華為派20億激勵士氣 出3招冀破美國「市場武器化」
中國電訊設備巨頭華為近來遭受美國打壓。為獎勵員工應對美國打擊有功,華為近日決定發放兩份「特別獎金」,一份是多數人有份的「奮鬥獎」,相當於1個月工資;另一份是向大約兩萬名參與國產組件切換的人員,發放總額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獎金,人均約10萬元。
大規模「國家級攻擊」
華為派大錢犒賞員工,一是要激勵士氣以鼓勵員工打持久戰,二是要對外宣示華為財政穩健,有能力提供額外獎勵。
創辦人任正非11月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更稱,華為可以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生存下來,他強調華為不是貿易戰的一個因素,又稱歡迎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現在或卸任後到訪。
不過華為面對的不是一般商業競爭,而是大規模「國家級攻擊」。美國是戰後世界第一強國,至今仍是第一大經濟體和消費市場,美金更是全球通行貨幣,理論上一旦將其市場力量「武器化」,彈指之間足以摧毀任何企業,去年中國電訊業龍頭中興就遭美國封殺,幾乎陷於沒頂之災。
去年中興幾遭沒頂之災
中興為了求存,最終須交出鉅額罰款,改組管理層,並接受美方派員監督。為甚麼看似強大的企業會一觸即倒呢?最直白是全球化分工之下,美國主導了整個遊戲,在技術、原材料和金融領域佔據上風,任何企業一落入其火力網,基本上都難以全身而退,中興就毀在對美製晶片的依賴,一遇斷供就求救無門。
要應對美國的「市場武器化」,華為作為一間民營企業,單從技術角度看,美國一則可封殺各種軟硬件供應,由晶片設計軟件到電路板零件,無一不包,二則可中止操作系統更新,損害華為產品品質,三則可指令銷售平台下架華為產品。實則假如真的全面開打,華為擋得住這一招,也不一定捱得過下一招。
事實卻是華為並未倒下,華為的第一招是「自力更生」。據任正非自稱,華為早已囤積晶片和零部件庫存,投入百億計美元資金,逐一補上技術缺口,最有名的是「麒麟」系列晶片,以及「鴻蒙」操作系統,通過降低對依賴度,抵銷美方部份攻勢。
具備與美企「攬炒」的本錢
華為的第二招就是「攬炒」,憑藉自身企業實力,足以要美企也不好受。單講5G業務,華為的專利申請數領先全球,佔總數的34%,外企如要分一杯羹,短期內根本無法繞過華為;作為業界領袖,華為是大批美企的大客戶,枯榮與共,當中鐳射裝置供應商Lumentum便需要就禁令影響,大幅下調盈利預測。
美國打壓華為,明言是指控其為中國政府作「間諜活動」,暗下用心是遏制華為的領先優勢。既然對手發動「國家級攻擊」,華為尋求「國家級援助」是自然之事:14億人龐大市場消化華為產品;科研產業群在政府扶持下,填補供應缺口;北京在國際舞台施展影響力,引導美企「繞過」封殺令。
不論華府如何講分開處理,又或任正非豪言寧願犧牲公司,華為始終是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一邊是美國一再延長禁令寬限期,意在保留要脅北京的手段;另一邊是華為祭出上述3招,成功保持收益在可觀水平。儘管如此,如果中美談判完全破裂,美國嚴厲執行禁令,屆時華為才會面對真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