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越南行程被取消 中美「市場武器化」蔓延全球?
成龍原定10日去河內參加公益團體「越南微笑行動」的30周年慶祝活動,但越南網民指成龍支持中國的「九段線」主張,數千人在網上表示反對他到越南參加慈善活動,結果主辦方宣布取消成龍行程。此舉被視為中越關係繃緊的跡象。
電影、手機、汽車一概遭殃
不過有評論認為,外媒報道越南新聞時,經常有誇大其辭之嫌。例如路透社引述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黎淮忠,指越南考慮就南海主權爭議尋求「仲裁及訴訟」,《多維新聞》則稱根據越南傳媒內容,其實該名官員也有「四平八穩」的言論,希望以和平談判解決爭端,不希望競爭壓倒合作。
儘管如此,越南的而且確「武器化」其市場力量,無懼表達「越南有權不高興」。除了成龍被拒諸門外,越南電影局10月13日下令,停止放映動畫電影《長毛雪寶》。原因是片中出現南海「九段線」地圖畫面。其後越媒又報道,官方以同一理由,揚言查禁中國製手機和汽車導航系統。
威脅歸威脅,行動歸行動,事實是中越關係稍為緊張後,最近看似有緩和跡象。例如中國「海洋地質8號」7月曾經駛入越南控制的南海水域,並曾與越南海警船隻對峙,10月底離開。另外,越南於11月確定參與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猶如在經貿領域對北京投下信任一票。
美國慣於動用經濟力量以本傷人
由事件發生時序來看,越南自5月以來,在萬安灘海域開展單方面油氣鑽探作業,其後中方勘探船於7月駛入越方所控制水域,接下來就是上述越南一連串「表達不高興」的行徑,最終中方勘探船離開,而越南則加入中方的區域經貿規劃,各有所獲。
由此可見,越南的「市場武器化」很有可能是談判手段,藉此從其他方面爭取籌碼。實則所謂「市場武器化」,就是不再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而是利用自身的經濟實力懲罰對手,迫使對方於其他議題作讓步。這種手法其實一直存在,不過時值中美貿易戰,其使用密度、強度和曝光率驟然急升。
美國是戰後世界第一強國,至今仍是第一大經濟體和消費市場,貿易政策稍為調整,就能扶持或重擊特定經濟體。講扶持一面,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順利,部份建基於中美和解,華府開啟西方陣營的技術、資本和市場大門;相比之下,伊朗和朝鮮之類受制裁經濟體則未至政權更替,但長年生計動蕩。
討價還價手段?新冷戰爆發?
中國的「市場武器化」則未如美國般「系統化」,動用了也好像自然而然,反而經常成為頭條新聞,引人注目。
遠有2016年,北京不滿韓國引入美國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舉國上下發動「限韓令」,韓國明星、百貨集團、免稅店等無一倖免,對外貿易損失慘重;近有加拿大去年應美國要求,以違反伊朗禁運令為由,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北京一度發動「限加令」,以食安理由禁止進口加拿大豬肉和牛肉。
有趣的是,相比美國「理所當然地」制裁他國,「長臂管轄」其他經濟體,中國由始至終從未承認「限韓」或「限加」,一般都以國民自發情緒或技術安全問題,解釋事態發展。可是一旦各國習慣「市場武器化」,也許終有一日任何一國都毋須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幸好迄今為止,不論是越南抑或中美,各國都不是如冷戰般尤形敵對陣營,基於意識形態而互相封鎖,而是將「市場武器化」用作討價還價的手段。否則如新冷戰來臨,敵對陣營各自築起政經和軍事壁壘,屆時經濟封鎖將會是持續敵意下的常態,「市場武器化」作為形容「非常規手段」的詞彙,也會隨之失去意義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