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吧出征】冀「講好中國故事」事與願違 愛國聲音牆外「失語」
內地「帝吧」、「China後援團」、「飯圈女孩」等在國慶70周年前夕(9月30日),號召網民翻牆,進軍海外社交平台,「向世界介紹真正的中國」,實現「民間網絡外交」,大規模「洗版」。
是次「出征」對象為香港《蘋果日報》、藝人何韻詩、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等的社交媒體帳號,甚至連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英國《BBC》等外國傳媒都不能倖免。
網絡攻勢難免「相看兩相厭」
帝吧說要破除外界對內地的「妖魔化」,「讓世界一同見證祖國的強大」,但單講公關策略,第一守則就是切忌「硬銷」,畢竟愈強求別人關心和理解,對方心中反而會油然生出對抗心態,找出成千上萬的理由去反駁。有見及此,怪不得歷次「帝吧出征」都成效有限,甚至挑起敵意而鍛羽而歸。
7月底帝吧就香港示威風波,揚言要「聲援香港警察」,「反對暴力亂港」,不料在總動員前夕,一批志願軍的身份「被起底」,個別人士更疑似「被信仰伊斯蘭教」和「被參軍」,其時「出征」發起人宣布行動胎死腹中,「帝吧」將暫時解散,再謀重組和後著。
或者帝吧成員最在意的不是宣傳效果,而是發揮網絡攻勢的「洗版」作用,讓「中國故事」佔領海外版面,以示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有權不高興」,換言之「出征」的本質是示威多於公關,結果也可想而知,必定不會是「和而不同」的理性討論,而是「相看兩相厭」的矛盾和衝突。
政治表態多屬「罐頭式」留言
這類政治表態大多屬於「罐頭式」留言,配以大量五星紅旗圖片,主旨僅限於宣示立場,以下便是幾個例子:「年輕人有書不讀,被西方美國人利用,香港人真可憐」;「愛我中華,愛我祖國,支持警察,支持政府,抵制暴徒,抵制口罩黨」;「生日快樂CHINA」。
整體而言,若視「帝吧出征」為公關活動則不夠細緻與和諧,而作為網絡攻勢則收效甚微,以至引來大規模反彈。8月中旬,Twitter關閉936個來自中國內地的帳戶,指是涉事帳戶「在香港煽動不和」,「包括貶損香港抗議活動的正當性和政治立場」。
同期Facebook也表示跟從Twitter的做法,一共刪除了7個專頁、3個群組及5個帳戶。不過套用牆外世界準則,難道不容許中國網民翻牆表達意見嗎?不是有言論自由嗎?
「防火長城」倒逼致落人口實
問題是Twitter和Facebook都表明,刪除主因不在於發布內容,而是「基於他們的行為」。封殺令所針對的「行為」,包括「利用假帳戶建立不真實的身分」,以及涉及「有組織的、國家支持的」網絡攻勢,當中大量帳戶使用VPN「翻牆」,部份使用未被封鎖的IP地址。
可能不是人人都信服於Twitter和Facebook的官方理由,然而封殺令的確帶出「帝吧出征」少人談及的一面。眾所周知內地當局設置「防火長城」,有海外社交平台帳戶的內地網民並不多,要特意「翻牆出征」,所開設的帳戶很難會是「常用的」、「真實的」、「有互動的」,少不免易於被歸類為「假帳戶」。
至於「有組織」和使用未被封鎖的IP地址,須知道在內地「翻牆」有違法之嫌,「個體戶」有被警告和罰款先例。如是者空群會較為安全和奏效,最好同時獲得官方默許和鼓勵。其間監管機關為跟蹤「出征」情形,偶有介入和引導,慎防「變形走樣」,按國情實不足為怪。
聲勢浩大後官方態度劇變
歸根究柢,官方對民間集體行動一向甚為警惕,對自發愛國的「帝吧出征」也不例外。
回顧7月底帝吧首輪出征,官方原本態度曖昧,以至在帝吧成員被起底後,有官媒在微博點評: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網上更流傳圖片,指涉事原帖沒有「淚滿襟」一句,還曾附上表情符號,單手掩臉哭笑不得。
其後帝吧聲勢浩大,廣為海內外矚目,官方態度為之一變,官媒高調予以鼓勵和支持。儘管如此,「防火長城」分隔出兩個網絡世界,牆外資訊和論述故然被擋在牆外,牆內聲音同樣在牆外「失語」,《香港01》即曾指出,當內地群眾高呼「愛國無罪」,也許亦應該思考,如何有效讓世界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