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瘋狂拜廟與媽祖託夢 當代台灣政治與李商隱之嘆

撰文:楊騰凱
出版:更新:

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即將進入熱鬥階段,藍綠兩大陣營的候選人韓國瑜、蔡英文無不把握機會下鄉深入基層,標準動作就是到各地信仰中心—宮廟捻香參拜。雙方不僅比拼誰拜的廟比較多,甚至連現場支持者來了多少都成為藍綠口水交鋒的題材。在當今民主社會,政治人物對神佛鞠躬下跪的次數,更勝於對選民低頭,讓人聯想到唐代李商隱詩作《賈生》裏由漢文帝不問蒼生、只問鬼神而引發的感嘆。

早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結盟參與2020台灣總統大選傳聞不斷。柯文哲與郭台銘更一同到新竹都城隍廟參拜。(資料圖片)

扣除原住民族群,台灣基本上屬於移民社會,佔人口絕對多數的漢人多為漂洋過海的閩南或客家人後裔。漢人先祖帶來了道教等傳統信仰,而他們當初冒險犯難到了台灣,因成功渡海而對神祇庇佑抱持感恩心理,自然不在話下,宮廟與道教信仰不僅象徵着故土情懷,更是漢人族群心靈寄託。

據統計,台灣的地方宮廟總量超過萬座,密度居全球之冠,甚至比便利商店更深入民間。也因台灣各鄉、鎮、村等聚落,幾乎都有一座核心宮廟,當聚落發展壯大,宮廟更演變成商業集散地,不論形而上的層面還是物質層面,台灣宮廟都發揮着穩定基層社會的作用。

隨着台灣進入一人一票的選舉社會,宮廟衍生而出的效用也漸漸多元了起來。作為聚落核心的宮廟,因掌握着基層人際網絡,當外界有意檢視一名候選人有多少「陸戰」基礎時,其與宮廟系統的緊密程度,往往是重要指標之一。至於對政治人物個人而言,透過拜廟的過程,可望展現親民作風,拉近與基層的距離,或藉機視察民情、傳遞自己的政治主張以爭取支持。

不可否認,宮廟確實是「說服」選民的重要場所,而從穩定社會的寄託到政治人物說服選民的場所,宮廟原本也許只是將有形的場所借給政治人物一用,隨即歸還。但台灣各政治勢力卻不願輕易對宮廟放手,反而圍繞着「拜廟」展開一連串政治角力。例如,現任總統蔡英文今年5月在民進黨黨內初選階段,在一個月內拜了43間宮廟,平均每天拜1.5間。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也不遑多讓,在9月14日一天之內,旋風參拜了台中21座宮廟。

有統計指,台灣總統蔡英文在5月接連參拜43間廟。圖為5月24日,她在新北市中和廣濟宮參訪, 上香祈求國泰民安。(中央社)

藍綠陣營不只搶着拜廟插旗,更摻雜口水拌嘴。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就曾召開過記者會,指摘蔡英文在上班日子,毫不避諱地利用行政資源,將下鄉拜廟行程排好、排滿。對此,蔡英文反擊國民黨為了選舉而貶低台灣的傳統民俗文化。而當韓國瑜參拜宮廟受到大批支持者簇擁時,酸了一句「蔡英文拜廟都沒人」,也引發蔡英文在Facebook貼出自己場面不輸人的照片回擊。

不可不提的是,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當初表態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更是搬出媽祖託夢之說作為開場白。這一切一切在在顯示,在藍綠惡鬥加劇的現實下,台灣大大小小的廟門內,除了香煙裊裊,還多了政治搏鬥的刀劍光影。台灣民俗信仰愈來愈揮棄不掉政治的斑斑鑿痕,一炷清香背後,往往藏着劍指選舉的司馬昭之心。

郭台銘當初表態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也搬出媽祖託夢之說作為開場白。(資料圖片)

勤拜宮廟為大選造勢

藍綠透過拜宮廟展開政治角力,隨着2020年大選踏入熱鬥階段,候選人參拜宮廟的行程與熱度恐怕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畢竟「有拜有保佑」這句台灣俗諺可謂人盡皆知。政治人物瘋狂拜廟的現象,不禁令人聯想起晚唐詩人李商隱所作之詩《賈生》當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無奈。

李商隱詩中所描述的賈生,乃西漢思想家賈誼,由於受到漢文帝賞識,賈誼年僅22歲就獲提拔成為博士,替朝政提供建言。賈誼在朝中一度風頭出盡,也因此招到妒忌,當漢文帝有意進一步重用賈誼時,朝中一幫老臣紛紛出面勸阻,賈誼也因此被外放離開朝廷。

事後漢文帝不是沒有想起這名被他外放的賢臣,也曾經將賈誼召回宮中長談,遺憾的是,皇帝關心的僅是鬼神之事,而非蒼生百姓,格外令李商隱感嘆,畢竟就旁人眼光來看,鬼神之事,往往多關乎於個人福壽,而非百姓之利。

借鏡台灣政治人物拜廟,最終所指向的終究是政治與選舉帶來的權與位,仍難以自個人福壽的範疇脫出。晚唐李商隱之嘆,竟不偏不倚地與當前台灣政治的陋習合拍。

台灣宮廟文化非常發達,藍綠透過拜宮廟展開政治角力。(《聯合報》)

在今日台灣,政治人物拜廟時,雖能冠冕堂皇稱自己是為了感謝神祇庇佑百姓,或為了「接地氣」與選民互動。但若真有心感念天地之恩,點香拜拜,其實跑一間宮廟便足矣,又何必一個月拜43間宮廟,或於一天之內拜個21間?何況現代社會已邁入網絡時代,社交網站也有溝通選民、傳遞政策的直接效果。所謂的接地氣,無非是要讓施政使人民有感,拜廟雖有接地氣之形,但若所作所為背離民情,民氣又能接上多少?

儘管李商隱感嘆漢文帝召見賈誼不問蒼生只問鬼神,但後世也曾替漢文帝翻案,畢竟在兩千多年前,人類掌握的科學基礎不見得能說明所有自然現象,當出現大型天災,自然容易與鬼神之事有所牽連,因此安鬼神某種程度上也是訴求着安社稷,何況漢文帝與接班人漢景帝共創「文景之治」,若絲毫不問蒼生,想必在歷史上得不到這番盛名。

親民其次 吸票為先

回到當下,蔡英文、韓國瑜仍有機會充分說明自己的國政藍圖,但若刻意裝睡,只想激起選民情緒,走偏鋒撈選票,未來被記載在史料中的形象,又會是什麼?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是蔡英文自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台擔任教職的起點,同時也是韓國瑜取得碩士學位的母校,該校校歌開宗明義指出,「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選舉的目的,本來就應當是比較各候選人在管理眾人之事上表現出的優缺點,以及其胸中所懷的台灣未來發展方向,讓選民從中選擇,決定由誰成為下一任的領導者。

韓國瑜9月14日展開台中宮廟之行,13小時拜21座宮廟。(資料圖片)

無奈,藍綠政治人物除了藉由拜廟拜票之外,對於所謂的政治多流於意識形態的角力與選舉招式的算計。蔡英文曾說「要為台灣人打造一個繁榮、安全與公義的社會」。韓國瑜也曾主張「台灣安全,人民有錢」。但這些訴求該如何具體實踐?與其在宮廟上香時對神佛默念,不如大聲地對全台人民說明。

追根究柢,台灣政治人物對宮廟的經營,雖是以神佛為「體」,深層原因仍是以人為「用」,尤其是台灣宮廟系統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及地方利益結構,對於政治人物的選票經營有着關鍵影響力。換言之,政治人物在選舉動作上與宮廟掛鈎,有着明顯的選票算計。雖說讓宮廟神佛在政治舞台上有一定角色,可以從台灣的文化背景理解—祀奉神佛是傳承信仰也是文化傳統,但可以肯定的是,若選戰主軸只剩拜廟夢神,絕非百姓之福。

上文刊載於第182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30日)《瘋狂拜廟與媽祖託夢 當代台灣政治與李商隱之嘆》。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