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社會信用體系也針對外國企業 分數決定命運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德媒德國之聲今日(28日)報道,中國歐盟商會與德國咨詢機構Sinolytics今日在北京聯合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打造的社會信用體系也針對外國企業,且能決定外國企業的生死。
研究者注意到,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或可能被北京用作中美貿易戰的武器,只需要調整一些指標,或者修改一些算法,就能夠將政治上不受歡迎的外國企業的評分壓低,從而將其阻擋在中國市場之外,根本不再需要複雜的立法過程。

內地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意圖令每間公司甚至每個人都有信用紀錄,若紀錄不佳,則會業務、生活都會遇到種種不便。(資料圖片)

題為「分數決定命運—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如何規制市場主體」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將憑藉面向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來監控、引導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北京將進一步開放其市場,逐漸減少合資股比限制、行業限制等硬性壁壘,轉而用企業社會信用體系這種軟性手段來加強對外資企業的控制。企業如果獲得了較高的評分,就能在市場許可、環保免檢等方面獲得諸多優惠;而得分較低的企業,其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就會遇到更多的限制。

研究者指,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能夠整合多個政府資料庫的國家系統在今年9月將測試運營。體系將監控、採集各個企業的行為訊息,根據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指標,運用特定的算法對這些企業進行評分。這些指標將包括是否遵守國家法規、是否履行商業合同義務、是否符合環保規範、是否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

外企對政府收集大量數據感憂慮

Sinolytics的行政總裁比約恩‧康拉德(Björn Conrad)表示:「這套體系雄心勃勃的目標就是高度自動化:企業數據自動就轉化為評分以及相應的懲罰和獎勵。這可以減少監管的隨意性,加強平等對待。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可以把評分有針對性地對某些企業加以運用。」康拉德又指,「該體系也包括可以讓政府對企業施加更大政治影響的評分標準,比如中國媒體對該企業的報道」。

報告還呼籲歐盟及各成員國政府,必須關注中國的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對全球的影響。作者指北京正在嘗試一套完全不同以往的市場監管體系,其算法以及評判指標遠遠超出了商業範疇。康拉德還指出:「一些歐洲企業也對通過該系統將大量數據轉給政府表示擔心。」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