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習時代掃黑】中國基層民眾對黑社會的崇拜與憎恨
黑社會在中國從來是一個敏感話題,中國政府稱中國沒有黑社會,只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學者稱中國黑社會人數超過100萬人;官員說如果有那麼多人政府就不用做事了;習近平說,掃黑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如何認識習近平時代的「掃黑」,已經成為觀察「習近平時代」和當下中國獨特性的時代命題。紅色的錘子和鐮刀,開始了一場將黑社會擠壓出基層政權的「習時代戰爭」。
習慣於高層政治帶來的新鮮刺激後,外界就很容易忽視基層才是揭示普遍現象的大眾世界,這也是中共的反腐大戲高潮漸落後,席捲基層的掃黑除惡運動始終未引起外界過多關注的原因。2019年震驚中國社會的湖南操場埋屍案與雲南孫小果案才開始讓外界重新正視黑惡在中國基層社會的猖獗,為中共掃黑除惡拍手稱快,然而,所謂黑惡除了官方定義,外界極少關注基層是怎麼看。
7月17日,引起廣泛關注的張扣扣殺人案迎來了最終結局——張扣扣死刑,然而這種為母復仇連殺3人在現世為法所不容的行為在另一個權力空間卻成為一種被鼓勵的道德追求,這個空間即是「黑社會」。一年前在中國江蘇上演一場頗為戲劇的崑山龍哥反殺案牽引出的一個叫天安社的半社會組織揭開了基層視角下的「黑社會」——一個區別於官方敵對思維,卻又能與政府共同歸置在同一軌道的權力存在。
以上述天安社為例,這個早已在2017年初就被官方端掉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卻在2018年中因崑山龍哥反殺案在中國網絡上名噪一時,頗受熱捧。在反映中國基層精神面貌的短視頻平台「快手」上,一群光頭紋身,脱光膀子露出啤酒肚,戴粗金鍊子大手錶,出入LV鞋包的天安社成員成為快手第一網紅天團,也被眾多擁躉者貼上「黑社會」的標籤。他們仿照《三國演義》裏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的情節,集結數百人相聚桃園結義故里「歃血為盟」,他們聲稱為了兄弟幾次進「局子」而光榮,而掌握這個組織話語權的「族長」永興自認像《水滸傳》裏的宋江,可以為兄弟兩肋插刀。
不過他們在快手上提及最多的是《老炮兒》和《古惑仔》。天安社的永字輩們永遠最崇拜的是六爺和陳浩南。天安社的大哥永興去香港旅遊,很遺憾自己沒見到銅鑼灣的大B哥,但還是想辦法把烏鴉的老大駱駝哥請到北京視為座上賓,駱駝哥的真實身份是香港著名黑幫14K的大佬。除了天安社,東北蛇哥,石家莊磊哥,鐵嶺小輝,米boss,東莞乞丐哥,武漢麻雀哥,高坎戴四爺,青島四哥。風格各異,但是套路就那麼幾樣的網絡「黑社會」在快手、在YY,在各種直播平台上紛紛冒頭,每一個都像天安社一樣唬人辣眼睛。
但流量時代的粉絲效應及變現功能可以證明,網絡「黑社會」切中了中國基層的需求,在眾多的追捧者看來,網絡「黑社會」成員是一群「講情義的大哥」,是「混社會」的成功者。於是他們在直播平台上刷「禮物」,購買「黑社會」平台銷售的大米,模仿着結拜兄弟……
這似乎是一個矛盾,被官方定義的黑惡為何能夠在民眾中「合法」存在,且似乎帶有崇拜?釐清這個問題,大概需要從三個方面解釋。
其一,網絡黑社會的受捧是底層娛樂需求的一部分,是對「美化」過的「黑社會」幻想。作為中國短期內迅速崛起的一個短視頻平台,快手在商業模式上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滿足了其主力用戶中國底層民眾的娛樂剛需,而網絡「黑社會」的存在本身就迎合了這個平台隱秘、出位的內容調性,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底層民眾對過濾後的「黑社會」單純想象。事實上,快手裏的「天安社」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社會」,他被中國網民稱之為「黑社會」cosplay。即他們在網絡上看似頗具「黑社會」特徵的裝扮及言行實際上是對流行文化塑造的「黑社會」形象的模仿。
與中國主流意識認同下的反黑作品不同,曾經影響了中國大陸幾代人的影視作品《英雄本色》、《喋血雙雄》、《教父》、《低俗小說》,這些描寫暴力犯罪的影視作品表現的主旨並非「暴力」本身,而主要是藉助這樣的題材表達創作者的藝術思考,故而這些作品難免有將「暴力」美化的傾向,而深受影視作品影響的普羅大眾對「黑社會」的立場也多是主角個性下的審美。
其次,無論是直播平台上的「黑社會」還是流行文化塑造的「黑社會形象」,其集結了普羅大眾的精神追求。天安社裏的成員「桃園結義」,誓詞有福同享,有難共度,以為「兄弟」擋刀「進局子」為榮,《英雄本色》裏的Mark哥(內地和台灣稱「小馬哥」)為了給被陷害的豪哥報仇,隻身闖敵營而被打傷一條腿。在「黑社會」的秩序裏,「情義」是其核心價值,為了守護這種情感他們不惜與現實法規作對抗,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榮譽的價值情感暗合了傳統價值觀。此外他們遵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邏輯,對絕對公平與樸素正義的追求是對循規蹈矩的現世規則的反抗,是對壓抑秩序下的負面情緒的宣泄。
例如為母報仇連殺仇家3人的張扣扣被官方塑造成殺人狂魔判處死刑之時,輿論中反而出現不少同情的聲音。為母復仇不被現代法律所認可,但不可否認在民間仍具有相當的民意基礎。有觀點認為張扣扣母親當年被仇家害死只受到較輕的處罰判決,22年後,張扣扣為母殺人體現了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根深蒂固的社會道義觀。
當然,除了流行文化裏對「黑社會」的想象,屏幕之外,基層「黑社會」沒有誇張的暴力,也沒有理想化的「情義」,更多的是對權力的掌控。
當普世的文明制度無法深入到基層時,基層社會的規則就突出表現為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例如隨着張扣扣殺人案而被重新翻出的張扣扣母親被害一事,隨着輿論的介入,當年一些並不為外界所關注的細節逐漸清晰。例如當年在基層擁有官場權力的王家人(與張扣扣母親發生衝突並致其死亡的家族)被質疑利用手中關係找熟人作假證,在致張扣扣母親死亡後僅以7年的有期徒刑及9,000餘元的賠償了結此案,而當時張扣扣父親對此案一審表示不服要求上訴並未看到法院啟動相關請求的二審程序。雖然很難根據不完整的信息與片面的猜測去將王家人以「黑社會」作類比,但相比喪偶,喪母且未成年的張扣扣父子,很難說不是王家人在基層權力中的優勢地位為他們提供了至今看來都受質疑的從輕處罰。
在中國基層的規則制定與權力分配中,廣泛存在的黑社會組織通常是掌握規則制定的一方。他們通過原始的資金積累,武裝組織,進入地方權力體系,壟斷基層資源,支配基層社會秩序。
在崇尚人情社會的底層社會,當他們提供的秩序規顯現出的效率與威信成為底層民眾解決問題的優先選項時,這種「規則」也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權力崇拜」。但這種權力架構通過血緣、姻親、人情交往將資源互換產生的權力掌握在固定的一些人手裏,形成一套看似與官方互為對立卻又並行不悖的基層權力壟斷。
掀開基層這層蓋子,現實中民眾對黑社會的情感絕不是單純的官方敵對思維,也不是對影視作品裏的不講究現實基礎的樸素崇拜,於普羅大眾而言,黑社會就是一種秩序,最好是一種能為我所用的秩序。但數量之眾,影響之甚的黑社會已經引起中共「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警醒,可以預見,舊有的基層秩序將迎來一次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