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南海重構】為何毛習都有「火中取栗」的歷史覺悟
導語:為時一年半的中國「黨政機構改革」,在觀察人士的沉寂中暫吿一段落。但是外界的沉默,無礙於此次改革的重要性。如果說2012年的「習王反腐」是險峻的「火中取栗」,那此次機構改革,雖然不是一出大戲,但是確是沉默的「風暴」,是習近平「居安思危」理念的集中呈現。今天中國處於世界百年格局「大變」中,不再如100年前是看客,而是站到了變局的舞台中央。如何掌控中國這艘大船安然度過「變局」的暗湧,更加現代化的體系、機構、制度就是「船槳」,是整艘船的「控制力」。因此,100年後,當後人回望這個時代,希望他們在評價中國的時候,能夠看到這次機構改革的重要性。
今天在中國輿論場上瀰漫着一種很強烈的聲音,就是認為在近幾年涉及諸多領域的改革中,民眾缺乏獲得感。這種質疑聲音不應該被忽視,這代表了中國內外部很多人的一種觀感。同樣,在7月份剛剛結束的中國黨政機構調整,儘管中國官方賦予了此次改革極高的評價和定位,但是對於中國民眾而言,卻反應寥寥,評論乏善可陳。
背後的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其一,如習近平所言,機構改革都是「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的另一種含義就是與民眾的距離較遠,不是民眾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民眾自然缺乏切身觀感。其二,在中國今天輿論環境下,對於政治的討論都在「收緊」,這就造成在微博、微信等中國社交平台上關於此次機構改革既無人敢說、又無人可說的情況出現。第三,中國普通百姓對於機構改革議題缺乏興趣度,對於他們而言,關注的仍然是身邊的娛樂八卦、柴米油鹽,如「機構改革」這一類頂層設計,討論興趣不大。當然,同樣不容否認的是,中共推行的一些改革由於既得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進行阻撓而導致措施不到位。這些都導致了「民眾改革獲得感不強」的結果出現。
但是,以此次中國大規模黨政機構改革為例,民眾的感受不深,或者與民眾沒有直接關係(儘管這項重要改革將間接影響中國人的生活),就不進行改革了嗎?今天關心中國的觀察家們,不應該用這種「以偏概全」的觀點去解讀中共和習近平。
無論是此次機構改革,還是之前的軍隊改革,都是習近平作為中國第五代領導人「居安思危」理念的具體呈現。這與1949年後,毛澤東堅持在中國經濟尚未完全發展起來的情況下進行「兩彈一星」的想法殊途同歸。多維新聞此前曾將毛澤東與習近平進行比較,認為這兩位中國領導者,在某種精神氣質上有着相同的特點和傳承。具體來說就是「居安思危」和「火中取栗」的精神特質。
上世紀五十年代,剛剛經歷過朝鮮戰爭,中國經濟剛剛起步、中國已經獲得穩定的「安全局勢」下,毛澤東頂住巨大的壓力,以「危機意識」為導向,推進「兩彈一星」(對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的研製,在巨大的爭議中,讓中國的軍事和航天實力直接走進了世界第一梯隊,實現了這個古老民族的「獨立自主」,為此後近70年中國沒有出現大的戰爭和動亂奠定了基礎。
對比「兩彈一星」,外界不妨再以機構改革為例來認知習近平的「居安思危」理念。很顯然,在2018年3月之前,中國的黨政機構其實並沒有淪落到「病入膏肓」的情況,當時中共黨政軍群團的機構設置,仍然能夠適應當前中國發展的需要,仍然大體上處於一種「安全」的狀態。但是,機構臃腫和人員無為,已經開始逐步構成今天中國實現「現代化」、應對「百年變局」最大的挑戰。「九龍治水」、「政令不出中南海」,都是外界頻繁拿來形容中國機構執行力弱化的特殊用詞。中國總理李克強也曾數次拍桌痛罵「官員無為」。實際上,任何一個王朝進入其衰敗的末期,都是從官僚系統臃腫以及相伴隨的執行力下降和官員的腐敗開始的。在這個時候,習近平就必須要「思危」,防微杜漸,有備無患。正如習近平之前所說「功成不必在我」,今天的機構改革甚至全面改革,習本人並非寄望於「今日功成」,而是為下一個百年做鋪墊。
在毛與習的腦海中,與「居安思危」共同存在的,還有一個「火中取栗」的觀念。其含義就是面對某個緊急的風險或挑戰,但是如果去着手解決,更有可能遭到「反噬」。是默默的「擊鼓傳花」,還是「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
毛與習選擇了後者。坦率的說,這也是習近平與江澤民、胡錦濤兩任中國領導人相比最具有獨特性的特質。最能體現這個特質的代表性事件,在毛澤東時代就是「朝鮮戰爭」。很顯然,當時作為剛剛經歷過對日戰爭和內戰的中國而言,挑戰世界「一霸」美國,在所有人眼裏都是雞蛋撞擊石頭的做法。但是毛澤東頂住巨大的內部壓力向美國宣戰,對於中國而言,朝鮮戰爭最大的成果不是拯救了朝鮮,而是保障了中國國防數十年的安全。
於習近平而言,在2012年後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反腐風暴中,他對周永康、令計劃、郭伯雄、徐才厚等一系列「諸侯大員」的反腐,同樣是形勢險峻的「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會被「蛇」反咬。難道習近平不能睜一眼閉一眼,擊鼓傳花,讓大老虎繼續「逍遙下去」,讓官場繼續「腐化下去」嗎?做個「太平天子」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他沒有選擇這條道路,而是選擇了風險重重的「化解危機,火中取栗」,實現他的歷史使命。
事情總有其兩面性,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觀念去選擇符合自己「世界觀」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因而,外界有許多人從政治層面去批判中共,批判機構改革,本也 無可厚非,但是人們更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理性、中立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對於習近平和他所領導的中國來說,其存在的價值和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從來不是「民主」「專制」二元圖景中所描述的挑戰「民主」、「自由」、「西方價值觀」等,也不是構建一個只有「中國道路」的世界,而是要打破「西方中心論」,給這個世界更加多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