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輿論場上摔了一跤 中國官僚系統缺「超限戰」思維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上星期美國以中方「反悔」為由,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25%,中方遲至昨日(13日)宣布反制措施,對已實施加徵關稅的總值600億美元美國貨品,進一步提高關稅稅率。面對美國的全方位攻勢,中國的宣傳部門被反將了一軍,陷於被動,而中國的官僚系統亦止於「一事歸一事」的應對方式,無法從「超限戰」角度溝通政策,致使往往反應「慢幾拍」。

這一次中美之間的折騰只是表象,結構原因是兩國力量對比的轉移,而在這長期趨勢之中,貿易談判以至貿易戰本身都只是其中一部份。由中共最高層到官媒解讀,戰略目光都不止於經貿利益,而是從綜合角度理解兩國的各層面矛盾,因此才有「鬥而不破」、「新型大國關係」、「命運共同體」之類核心概念作指導方針,以期雙方在良性競爭中避免爆發冷戰或熱戰,於長期競合關係中摸索出力量均衡點,實現史上少有的和平地緣政治演變。

中美貿易戰:特朗普一直不滿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太大」。(路透社)

華府早已布下「輿論陷阱」

有趣的是,或者是源於各級機關溝通不暢,宏觀目光未能轉化成完整政策,以至真的單就貿易戰談貿易戰,忽視中美競合在各層面都是一場「超限戰」,涵蓋輿論戰、外交戰、心理戰等各領域。

先講最為離奇的輿論戰。當美國不斷宣傳談判「接近尾聲」,西方媒體亦營造協議即將達成的表象,中國的外宣機關一味只跟著「吹和風」的調子起舞,似乎沒作「風險評估」,明白到雙方遠未完成「內部審查」程序,當中不乏調整修訂的變數。正因無防範準備,當北京提出保護核心利益的協議,華府能在當下的輿論氛圍中指責中方「臨時反悔」,進而趁機發難升級關稅戰。

美國上周五(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關稅上調至25%。(資料圖片)

貿易戰與華為風波互為表裏

按中國領導人過往的判斷和行動,沒可能天真得以為貿易戰僅是一場「利益交易」,事實上按局勢發展,同樣不容許北京只以「在商言商」的態度處理。美國動用關稅武器親自打頭陣,是要吹響動員盟友的號角,並在其間摧毀中方的信譽,短期即是在談判中營造中方「弱勢而反覆無常」的形象,長期則是將「美國都吃虧」擴大為「全球都吃虧」的論述,否定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的貢獻,兼且宣傳「不公平競爭」一面。

這反映貿易戰是一場被忽視的外交宣傳戰。華府對內以對華貿易逆差為主軸,經由談判將國內議題放大為全球議題,對外則以5G、華為和資訊安全為突破口,勾起英法德日澳等盟友對中國的「恐懼」。美國通過「侵犯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非關稅壁壘」等指控,成功輸出自家論述,將「中美貿易戰」和「華為風波」化為互為表裏的政治工具,於外交場上一步步由「虛的」文宣講話,演變為「實的」圍堵封殺。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多次警告中國勿對美國的關稅措施採取報復措施。(資料圖片)

重點在於「應付問題」的意識

去年底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對華政策講話,由意識形態、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炮轟中國,無異於一份清算北京的「檄文」,而華府的而且確逐步按「檄文」內容行事,最近更定性中國為「異我文明」。相比之下,中方面對這場有組織、有計劃的攻勢,目前仍止於「見招拆招」的階段,在南海爭議強調「國家主權」,在貿易戰講「利益交易」,在新疆問題談「內政不容干涉」,卻少有從宏觀層次概括中美關係,從而制定互相協調的跨領域政策綱領。

中國領導層有「超限戰」的認知,但中國的官僚系統不適應這種處事模式。毋庸諱言,中國政經軍實力與美國尚有相當差距,跟著華府發動全方位攻勢不一定是明智之舉,但重點在於「應付問題」的意識,不再停留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被動狀態。單就貿易戰為例,就不應止於「利益交易」思維,而是從外交宣傳、行政程序、談判心理等範疇,宏觀判斷每一步與其他議題的關係。這一次在輿論場上摔了小小一跤,正是一個及時的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