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華府強勢施壓 中國會使出非關稅「限美令」嗎?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5月6日早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在Twitter發文,一改之前稱中美貿易談判進度良好的口風,宣稱要在本周五針對價值2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將關稅由10%上調至25%。中方對此深表遺憾,表明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雖然中國從美國進口商品總額為1千多億美元,貌似缺乏「等量」子彈回擊對方關稅,但北京仍然可以動用「非關稅」手段予以還擊。

根據特朗普上任前的是是非非,以及上任後如何以威逼和反覆無常作外交手段,這一輪波折不可說是完全出乎中方意料之外。既然特朗普使出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交易的藝術」,動用各種可行手段以爭取最大利益,北京亦有條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華府極限施壓下發揮「不對稱」思維,在非關稅領域實施「對等還擊」。

中國海關總署早前指在加拿大農業公司Richardson International Ltd的芥花籽貨物,驗出多種有害生物,因此註銷其註冊許可。(資料圖片)

「精準打擊」已延伸至非關稅領域

不管講到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成功連任必然是特朗普的頭號關注事項,因此必須保住共和黨「票倉」。有見及此,中方在過去一年的貿易戰中,就特別針對美國中西部的大豆和汽車之類支柱產業,作出關稅類「精準打擊」。去年底美國大豆價格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各州都出現農民堆積作物、甚至乾脆不收割,以至到今年2月中美才協商好重啟採購。

實則當時「精準打擊」早已延伸至非關稅領域。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2017年上半年曾是美國原油的最大買家,日均進口量高達35萬桶。然而隨着中美貿易戰升溫,中國開始大幅削減美國原油進口,日均進口量於去年9月跌至平均每日3萬桶。直到今年1月,中美貿易談判進度良好,才傳出中國已恢復進口美國原油。

「限加令」可作先例參考

是次美國再度以增加關稅相威脅,中方同樣可以擴大「非關稅手段」的應用範圍,這方面早有加拿大作例子。孟晚舟案件令中加關係急轉直下,今年初中方以發現有害生物為由,吊銷個別加拿大芥花籽企業的進口許可,至4月更有消息指,今年以來中國沒有進口任何加拿大西部的石油。「限加令」正好反映,中國現行政經體制一旦定下目標,就能從各層面分頭並進,既能使用各種政策工具,又能從清單中挑選最脆弱一環。

埃塞俄比亞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機3月10日發生空難,造成157人死亡,包括8名中國人。(資料圖片/路透社)

在美國巨企之中,波音公司與中國關係非常密切,每 4 架出廠的噴射客機中,就有1架賣給中國。本來波音737 MAX客機列於中國對美採購清單上,但基於該款客機出現安全問題,中方正考慮予以剔除,到了如今談判有破裂之虞,此舉更是順理成章。另一方面,美國蘋果公司以中國為最大市場,並在華有龐大生產基地,早就表明如果貿易戰升級,自家產品難免會遭受波及。

美國針對華為「擴大戰線」

中方會否實施「限美令」尚有待觀察,畢竟貿易戰外溢升級終究是兩敗俱傷,可是嚴格而言,美國才是率先採取「非關稅」手段的一方。過去一年間,華府先是以違反伊朗禁運令為由,由加拿大出手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同時又公開號召全球盟友在5G領域排擠華為,可見美方早就「精準打擊」、「邊打邊談」並且「擴大戰線」,這樣看來中方早已「落後一步」,即使升級貿易戰也不過是趕上華府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