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出台低蛋白飼料標準 中國將年減1400萬噸大豆需求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中,對美國進口大豆加徵報復性關稅被指是中國的「殺手鐧」。但由於中國高度依賴進口美國大豆,尤其豆粕是養殖業飼料的一大蛋白質主要來源,加徵關稅後不但令中國進口大豆數量銳減,加上國內種植成效欠佳而減產,一時間大豆供不應求,豆粕價格持續上升。
有見及此,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在周五(26日)發布兩項團體標準,包括推出低蛋白質配合飼料,令養殖業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約1100萬噸,從而帶動減少大豆需求約1400萬噸。
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工業飼料、肉、蛋的產量雖然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飼料資源長期短缺,特別是蛋白質飼料的原料進口依存度接近80%,制約中國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發展。此外,飼料利用效率不高不僅增加牲畜的代謝負擔,更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影響。幸隨着科學研究不斷深入,特別是低蛋白質日糧配製技術發展,在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和酶製劑的前提下,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和磷的水平可以顯着降低。
為減少蛋白質飼料原料的消耗,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聯合國內動物營養領域專家及大型飼料企業,共同起草《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及《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兩項團體標準。與現行的國家標準相比,兩項團體標準特別增設粗蛋白質及總磷的上限值,同時下調部分指標的下限值,並增加限制性氨基酸的品種等。
報道指,相關研究結果及國內養殖企業應用實踐已表明,該兩項團體標準的指標設置完全可以滿足養殖動物的生長需求,但又不會降低性能和品質,更不會影響生長周期。有專家更認為,新標準對於保障中國飼料、養殖業蛋白質原料供給和提高利用效率發揮積極作用,有利於提升中國飼料工業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