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務員最愛考察深圳何處?中國文化研究院長:猜不到是這裡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博士近日接受內媒《觀察者網》訪談時指出,香港公務員赴深圳學習時最感興趣的並非高樓大廈或尖端科技,而是內地的網格化管理及普通街道。他強調,與其一味講述GDP等宏大議題,不如聚焦貼近生活的小故事,反而更具感染力,更能增進香港民眾對國家的認同。

「你猜,我帶香港公務員來深圳學習,他們最喜歡去哪裡?你根本想像不到,街道。」邱逸說,這讓他意識到,內地的網格化管理等看似平凡的日常現象,實際上是提升城市治理和民眾生活水平的關鍵。這類貼近生活的經驗分享,比宏大的敘事更能激發共鳴。

邱逸博士與觀察者網對話。(觀察者網)

邱逸並以重慶嘉陵江的治理成效為例,與巴黎塞納河的治理困境形成對比。他指出,內地在許多領域已達世界領先水平,但欠缺善於「講故事」的能力,這在國家形象推廣上是一個短板。

訪談中,邱逸將澳門形容為「一國兩制」的「優等生」,而香港則因殖民歷史的影響面臨更多挑戰。他指出,港英政府時期的教育政策帶有明顯的殖民烙印,弱化或歪曲中國歷史,導致香港青年的國家認同感長期缺失。

澳門小學中學的《品德與公民》課程教材。(澳門教青局網站)

「香港的歷史教育從課程設置到內容都存在問題,比如教材中过度偏向本土作家,對中國文化的經典作品知之甚少。」邱逸舉例稱,很多香港學生對《紅樓夢》和魯迅的作品感到陌生,甚至透過日本遊戲了解「三國」。

邱逸認為,數字化文化產品對增強香港青年國家認同感效果顯著。他提到,《長安三萬里》等內地文化作品在香港掀起熱潮,讓年輕人主動探索唐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感。此外,像「數字長城」等虛擬現實體驗也在香港學生中大受歡迎。

「許多香港學生看得懂簡體字,也能聽懂普通話,甚至在文化認知上已經走在老師前面。」邱逸透露,一些香港學生通過內地遊戲了解古琴和書法,甚至會用普通話小程序學習語言。

邱逸還指出,內地在對港政策中需擺脫迎合心態。「有些香港人覺得內地要討好他們,這是慣出來的。實際上,只要我們自身足夠優秀,自然會吸引他人。」他以港人節假日「北上深圳」熱潮為例,「如果有一天,香港年輕人自願去內地消費、打卡,而不是因受邀而去,那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