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點名稱讚香港「寧波幫」?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上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加上之後國共內戰,大批內地民眾逃到香港避難。久而久之,不同省份的人在香港慢慢形成各自的網絡,出現了「廣東幫」「福建幫」和「上海幫」等社團組織。

習近平上星期回信給一批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稱讚並希望他們為中國式現代化作新貢獻,令一向低調的「寧波幫」引起了社會關注。

香港沒有寧波籍港人人數的官方數字,但有媒體數年前報道,海外「寧波幫」有半數聚在香港,多達15萬人,和廣東幫和福建幫相比之下不算多,不過在香港政經界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當中最為人熟悉的,除了已逝世的工商巨頭董浩雲、包玉剛、曹光彪,還有不少人是香港政界要員。香港1997年回歸至今共有五位特首,其中董建華和林鄭月娥的祖籍就是寧波。

香港特區首任特首董建華也是來自「寧波幫」。(路透社)

北京在對港政策方面一直採取籠絡香港富豪的策略,不少港商都和北京高層熟絡。20年前即2004年8月,香港舉行「香港各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活動,我當年也在場,就聽到鄧小平三女兒鄧榕親述父親與被譽為「世界船王」之一的包玉剛往來的故事。

鄧榕透露,鄧小平和包玉剛很早以前已經是好朋友,兩家人經常在一起歡聚。後來她的哥哥鄧樸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慘遭迫害,終生癱瘓。由於有生命危險,加拿大的朋友請他赴加拿大做手術,但家中沒有路費,鄧小平托人請包玉剛幫忙。包玉剛二話不說,為鄧樸方出了機票錢和日常生活的費用。

鄧榕表示,包玉剛從來沒有跟人講過這件事。當時這2萬美元的數額,對鄧家來說可是解了燃眉之急,所以鄧家一直很感激包玉剛。我記得當時鄧榕說起這段往事時,仍然很有感觸。

戴卓爾夫人(左三)應包玉剛(右三)邀請到上海出席新船下水禮(寧波幫博物館網頁圖片)

或許是這個緣故,鄧小平對香港「寧波幫」一向有特殊的感情。1984年8月1日,他在北戴河聽取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谷牧關於寧波的工作報告後說:「寧波的事情好辦點,寧波有那麼多人在外邊,世界上有名的兩個船王包玉剛、董浩雲都是寧波人。」鄧小平還說:「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造寧波。」

這天是鄧小平首次作出動員「寧波幫」做建設的一天。自此,1984年8月1日便被寧波政府視為十分重要的日子,每年的8月1日都會舉行紀念活動。

寧波大學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所港資興建的大學(寧波幫博物館網頁圖片)

寧波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習近平曾主政浙江多年,也與寧波商界有淵源。

2004年8月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暨「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指示發表20周年大會上,提出要進一步動員「寧波幫」和關心浙江發展的海內外人士,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香港「寧波幫」在北京多年的號召下,也一直積極出資出力,造福家鄉。媒體報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港澳台和海外「寧波幫」人士已累計向寧波捐贈4130餘次,涵蓋文化、教育、衛生、扶貧等領域,總捐資額逾20億港元。

今年是鄧小平動員指示「寧波幫」做建設的40周年,一批在港「寧波幫」商界的後代早前去信習近平,彙報他們傳承先輩傳統,服務國家發展等情況,並決心為國家現代化貢獻力量。

習近平很快在7月30日覆信,讚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希望他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若從歷史的脈絡來看,習近平的回信是繼承他以前的做法,並不令人意外。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習近平仍然抽空給祖籍寧波的二代港商回信,背後帶有一定的政治含意。

不少香港政界人士都認為,習近平的信中雖然只提及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實際上卻是面向香港及海外華人民營企業家,呼籲他們在中國面對西方圍堵下助力祖國發展,期望能讓他們安心投資中國。

連日來,香港除了「寧波幫」舉辦多場「習近平回信」研討會,多家大型地產商例如新地、恒基集團和新世界,也先後開腔回應,表示會回應國家的呼籲,貢獻香港企業家力量。海南、浙江、廣東等其他社團領導同樣開腔回應回信。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香港一批企業家率先到大陸投資設廠,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近年中國快速崛起,加上香港政治動盪不安,不少人都擔憂香港的角色已經減弱。

此次習近平復函,顯示在北京的眼中,香港作為中國少數國際化的大城市,又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在未來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依然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人或許可以稍微安心。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