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精兵簡政:事業單位全面轉企 約10萬人受影響變「合同工」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為應對地方財政壓力和經濟下行,內地多省市正在推行精兵簡政,著力於事業單位向企業轉型。近日,山東省宣布啟動省屬事業單位全面改革,這項改革涉及約10萬名事業編制人員,將徹底打破長期以來被視為「鐵飯碗」的事業編制模式。

根據山東省人社廳等10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改革後的企業將收回所有事業編制,原工作人員將從省編辦的實名制名單中剔除,並與新成立的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正式成為企業員工,也就是「合同工」。

這一變革標誌著內地公務體系的重大轉型。長期以來,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和國企編制被視為最穩定的工作崗位,一旦入編,員工通常享有穩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不易被辭退。因此,這些編制職位成為眾多求職者的追求目標。然而,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和地方財政壓力增大,這些「鐵飯碗」也面臨著被打破的挑戰。

在內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工作都被稱為體制內工作;近十多年來,體制熱一直「高燒不退」。(新華社)

根據官方說法,山東省的改革旨在解決原事業單位人員的去留問題,並透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提升企業和員工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改革後,原事業編制人員將不再享有事業編制所帶來的穩定保障,但他們也將獲得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挑戰。這一過程中的變革不僅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還能促進人力資源的流動和優化配置。

儘管這一改革帶來了一定的不安和焦慮,但也為原事業編制人員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未來,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市場需求,在企業中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職位,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此外,其他省市如河南、黑龍江、湖南、湖北、雲南、安徽、內蒙古等地,也已陸續啟動類似的精兵簡政舉措。例如,河南省在今年4月開始事業機構改革,要求事業編制按不低於30%精簡;其他地區也在積極推動改革,旨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益。這些舉措顯示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應對當前經濟挑戰,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