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大立取代大破 台學者:象徵「習式改革」完成鋪陳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官媒《新華社》隨即公布會議公報。公報本身並未列出改革各項細節,但提到這次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台灣學者分析,今屆三中全會關切面向廣泛,對安全議題的重視非常高,不單單聚焦經濟議題,而是籌謀未來五年有關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與戰略佈署,同時揮別歷次三中都從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談起,象徵「習式改革」已完成鋪陳。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日舉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多名與會學者紛紛提出對今屆三中不同見解。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開場點明,今屆三中有三大特點,包含開會時間最晚、醞釀時間、鋪墊時間最長,以及議題面向最廣。張五岳指出,過往三中聚焦經濟議題,今屆三中則囊括文化、外交、依法治國、黨建,甚至環保議題等,「是挑戰相當大的三中全會」。

公報高舉安全、籌謀頂層設計與戰略佈署

張五岳表示,根據五千多字的公報,最大不同處是歷次三中都從鄧小平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談起,今次不談過去改革開放以來,而是聚焦過去十年來習近平的主政階段,鎖定在二十大主軸「中國式現代化」。張五岳解釋,過去三中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追求更長遠的戰略機遇期,但囿於現在國際環境情勢不同,致現在三中不只聚焦經濟,進一步以籌謀未來五年至2029年有關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與戰略佈署等。

張五岳指出,這次三中全會重視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不再完全以經濟建設為最主要中心,而是涉及到各面向問題,並把2029年及包括中國式現代化都提出相關時程。(陳鄭為/攝)

對此,與會學者多持相同看法,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今屆三中延續二十大政治報告主軸,且透過公報了解到,北京對安全議題的重視非常高,這與中共對未來國際環境認知充滿挑戰有關。

7月19日,台灣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行「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由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主持。(陳鄭為/攝)

進一步市場深化改革是「習式改革」

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同步認為,根據公報釋出資訊,看不出今屆三中有太多意外之處,但結論明確,象徵「習式改革」已經完成鋪陳。曾偉峯強調,過去三中公報都還有很多鄧小平、江澤民與胡錦濤的影子,也有很多關於市場的論述,但今屆三中閉幕的現在與之後,可以很直白認定將是「習近平式改革」為主,基準點是新時代的改革開放。

政策方針方面,曾偉峯分析,今屆三中除了延續十八屆三中全面深化改革文件、二十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外,「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決定透露了相關主題、原則等元素,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原則諸如習近平過去十年來提出的人民中心、制度創新、全過程民主等。

曾偉峯認為,接下來所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習式改革」。(陳鄭為/攝)

曾偉峯舉例,中共18屆三中說要把市場放在資源配置決定性的位置,今屆則要建立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輔以過去幾年來,市場趨弱,安全與監管增強,研判今後國家管制面不會寬鬆。

「20屆三中的重點是大立,不在大破」,曾偉峯認為, 從時間點來看,18屆三中全會象徵大破,實踐改革目標是2020年,給了七年時間,改革目標要在重要理念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20屆三中則是要大立建成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且只給五年的時間,要在2029年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而非18屆三中所述要取得關鍵性成果而已。

陳德昇認為,公報在深化改革的段落,馬上提及堅持馬克思主義等思想,提醒「市場是很敏銳的,如果被政治或安全概念破壞,會否對市場產生一種傷害」。(陳鄭為/攝)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則認為,公報主軸「中國式現代化」無疑是關注重點,外界可以從公報中看到北京對西方觀點、理念和文化還是比較排斥,而在建構來自中共領導甚至黨利益的體系來維護政權的功能意義層面來說,依舊還是比較鮮明。

最後,張五岳總結強調,外界總喜歡用過去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如何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處理經濟問題,但問題是現在北京的認知已經不同,已然是用新一套方式應對,有無成效是另一回事,唯外界不應再用過去邏輯方式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