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的中國疫苗如何打贏翻身仗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大規模的分發和接種近來已經在俄羅斯、英國和美國開啟。輿論對美歐研發的疫苗頗為期待,英國用V-day(二戰勝利日)、美國用D-day(二戰諾曼底登陸日)來形容這場聲勢浩大的疫苗接種活動。當外界重點關注來自西方的疫苗時,在研發上與西方一樣處於前列的中國疫苗同樣也是外界議論的對象。只是,與中國疫苗相關的質疑很多。
被打上問號的中國疫苗
輿論對中國疫苗的質疑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紐約時報》在一篇題為《疫苗效果未知?在中國不成問題,人們爭先接種》的報道中稱,雖然中國的候選疫苗尚未被正式證明安全或有效,但官方在緊急使用政策下已在中國各地為數千人注射了疫苗。
中國國藥集團透露已經有近100萬人接種了該公司研發的疫苗,新加坡國立大學林永祿醫學院教授費舍爾(Dale Fisher)說,這種方法是「非常規的」。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Yanzhong Huang稱:「這些類型的風險還沒有被清楚地揭示出來。」澳洲悉尼國家免疫研究和監測中心主任麥卡特尼(Kristine Macartney)提醒:「如果確實出現不良反應,我們可能會對患者失去信心。」
中國國藥集團公開展出的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衛報》的報道中也提到,儘管已經推出了任何一種候選疫苗,但中國尚未公布任何後期信息。在沒有這些數據的情況下,尚不清楚中國任何一種實驗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華盛頓郵報》還專門發佈了一篇報道,重點突出中國科興生物公司以往的賄賂醜聞。
第二個懷疑是認為中國提供疫苗「目的不純」。《日本時報》認為中國在搞「疫苗外交」,在全球發起魅力攻勢。報道認為,中國正在向較貧窮國家提供國產疫苗。但這種慷慨並非完全無私,因為中國政府希望獲得長期的外交回報。這一戰略有多種可能的好處:轉移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的憤怒和批評,提高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形象,增強和擴大在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
Yanzhong Huang表示:「毫無疑問,中國正在進行疫苗外交,努力修復其受損的形象。」「它也已成為增強中國全球影響力、解決……地緣政治問題的工具。」
耶米亞(Ardhitya Eduard Yeremia)和瑞迪緹歐(Klaus Heinrich Raditio)在新加坡Yusof Ishak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也表示:「中國的『疫苗外交』並不是無條件的。」他們認為:「北京可能會利用其疫苗捐贈來推進其地區議程,特別是在敏感問題上,如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主張。」
《衛報》在另外一篇報道中也是持有類似的看法,稱中國希望「疫苗外交」能恢復其形象,提升其影響力。
CNBC則援引專家的話稱,這可能是北京試圖擴大其軟實力和影響力的一部分,也可以緩解與那些可能將疫情歸咎於中國的國家之間的摩擦。「我認為,利用疫苗是不可避免的。」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的馬德爾(Jacob Mardell)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Chong Ja Ian表示,中國可能要求在「一系列」問題上進行合作。他說,這些談判包括務實的討論,比如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制定行為準則,以及讓中國技術產品獲得更多人的接受。
中國在全球接訂單
不過,西方媒體大量報道的「中國疫苗不透明」、「中國有附加條件」等並沒有影響中國疫苗在全球的推廣。
12月14日,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üt Çavuşoğlu)在與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時表示,土方認為中方的疫苗安全有效,已宣布將從中國緊急採購。同日,菲律賓政府14日表示,希望在本周與北京科興公司達成協議,採購2,500萬劑新冠疫苗。
12月10日,墨西哥外交部長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宣布,墨西哥政府已與中國康希諾生物簽署預購協議,決定購買3,500萬劑由該公司研發生產的新冠疫苗。
更早前,巴西布坦坦研究所12月3日收到與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公司合作研發的100萬劑新冠疫苗。這是第二批疫苗,首批12萬劑疫苗已於11月19日抵達巴西。巴西聖保羅州州長多利亞(Joao Doria)透露:「我們還將在12月底收到600萬劑,2021年1月收到4,600萬劑。」
印尼12月8日收到中國首批120萬劑新冠疫苗,印尼總統佐科(Joko Widodo)表示:「我們還在準備(另外)180萬劑疫苗,它們將在2021年1月初送達印尼。」此外,他還透露,一兩個月之後會有疫苗濃縮液送達,這些濃縮液足夠製作另外4,500萬劑疫苗。
阿聯酋和巴林已經批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在巴林註冊上市。
中歐東歐國家也將目光投向中國。先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表示不會因布魯塞爾意見,而拒絕中俄疫苗,後是匈牙利外交部長西亞爾託(Peter Szijjarto)表示,不等歐盟審核,自行研究接種中國新冠疫苗的可行性。
温差何在?
一邊是對中國疫苗的質疑,一邊則是不少國家大量訂購中國疫苗,兩者的反差非常之鮮明。為何這些國家還是選擇了中國疫苗?
從當下疫苗分發的情況來看,中國疫苗是這些發展中國家為數不多的選擇。這從菲律賓方面的聲音就可以看出,菲總統府發言人羅克(Harry Roque)12月15日稱,從中國採購疫苗「是我們目前唯一的選擇」,「科興是唯一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為我們提供疫苗貨源的公司」。
美歐等早在3月就已經預定了大量的疫苗,比如最早上市的輝瑞疫苗也大多交付給了這些國家。發展中國家只能自尋出路,中國疫苗研發伊始與美歐等疫苗便齊頭並進,中國國藥集團疫苗的有效率達到了86%,雖略低於輝瑞的90%、莫得納的94.5%,但超過了世衛組織50%的審批門檻。
加上輝瑞等儲存和物流條件比較苛刻,必須儲存在攝氏零下70度的環境中,很多發展中國家因缺乏相應的冷鏈設施,難以獲得。印尼國有生物技術公司Bio Farma表示,鑑於存儲、分銷疫苗的物流條件要求較高,印尼實際上無法購買輝瑞的疫苗。相比之下,科興的疫苗可以在2度至8度下保存在普通雪櫃中,更容易在欠發達地區運輸和儲存。
另外,有關中國疫苗的爭議也有被政治化的一方面,或者說捲入了一國的內政之中。比如在菲律賓,反對派人士指責杜特爾特政府「偏愛中國疫苗」「採購中國疫苗的程序異乎尋常的快」。巴西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和聖保羅州州長多利亞觀點對立,導致巴西在中國疫苗上不斷搖擺。
無論各國對中國疫苗採取怎樣的態度,爆發怎樣的政治吵鬧,能夠真正買到疫苗、儘快從疫情走出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