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魔鬼在細節:兩國表述與宣傳的差異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歷時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在經過13輪高級別官員對話、兩次「習特會」和數次談崩之後,終於定於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協議。
這份協議包含怎樣的內容?中英文各自表述的措辭差異,透露着怎樣的訊號?兩國高調官宣一個月後方才簽署的這份協議究竟有着怎樣的政治意義?尚未開始的「第二階段」談判,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和風格展開?聚焦貿易問題之餘,談判過程和結果又折射出兩國關係怎樣的歷史轉變?昭示着怎樣的前景?
此次中美談判的範疇僅僅是一份貿易協議,但其意義卻又絕不僅止於此。站在今天的節點,《香港01》將嘗試對以上問題,以11篇文章予以評述。此為第三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系列

第一篇:習近平為什麼拒絕同特朗普簽協議

第二篇:劉鶴訪美簽協議 特朗普何以破例訪華

第三篇:魔鬼在細節:兩國表述與宣傳的差異

第四篇:歷時22月終簽署 中國的「小輸」就是「大贏」

第五篇:雄鷹沉醉 睡獅覺醒

第六篇:北京觀察:這不是中國的「城下之盟」

第七篇:中國放開金融「國門」 保衛陣地仍需堅守初心

第八篇:從毛時代到習時代 中美如何相互妥協

第九篇:30年今非昔比:中美談判對峙史

第十篇:第二階段協議怎麼談?

第十一篇:罵得不好 中國完全可以不聽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副總理劉鶴1月15日12時在白宮的東廳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從美方公布的協議文本和中國官媒體的報道以及整個簽署儀式的氛圍來看,雙方對協議內容的把控和重視程度,以及彼此的對外公關,都存在一些細微差異。

現場差異:人員和時間分配

全程70分鐘的簽署儀式,特朗普光介紹美方人員就佔去了50多分鐘的時間,將中方人員晾在一邊。劉鶴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講話共10分鐘左右。隨後,特朗普和劉鶴在文本協議上簽字。這也是中美外交史上首次由美國總統和中國副總理這種職位不對等的方式共同簽署協議。

特朗普開場便介紹促成了此次貿易協議的美方談判人員、相關內閣大員以及他邀請到現場的嘉賓,包括一些來自農業州的聯邦國會議員州長和企業高管。中美之間扮演遊說角色的重要任務也出席了儀式,比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以及美國共和黨金主、有「美國賭王」之稱的金沙集團創辦人埃德爾森(Sheldon Adelson)。

具體而言,除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帶領的談判團隊外,其他出席人員包括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夫婦、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和強硬的對華鷹派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Edward Branstad)也出席了簽字儀式。

特朗普延續之前表態,說這是「任何人從未見過的最大的協議」並再次稱讚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提到他將在不久的將來訪問中國。

出席簽字儀式的中方官員有10人,包括劉鶴,中國商務部長鐘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央行行長易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席寧吉哲,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敏,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則光,中國工業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王志軍,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韓軍,以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守文。

劉鶴和崔天凱整體上強調中美貿易協議「互利共贏」,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劉鶴在簽署儀式上也朗讀習近平帶給特朗普的口信,其中提到了之前習近平的一些表述,比如:「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它搞壞。」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

協議內容

中方提到,協議文本包括序言、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這和2019年年底雙方達成協議時的表述完全一致。

就結構性問題,雙方協議文本都提到,本協議以及中國正在採取的開放經濟和改善貿易體系(regime)的舉措所帶來的貿易和經濟結構變化,將有助於擴大貿易流,包括顯著增加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商品和服務出口。

但總體上美方公布的協議強調「中國的義務性」以及「協議的契約性」。比如,英文版本中「美國確認(reaffirm)」和「中美同意(agree)」以及多處以「China shall」(中國應)所表達的中國義務。文本之外,萊特希澤等人則強調「中國致力於」兌現承諾。

協議也強調「雙方」的義務,比如,在技術轉讓這一章節,雙方達成的所有協議都是權利義務對等的。比如,雙方收購、設立合資企業時,不得強制對方轉讓技術;不能通過行政管理、行政許可等要求,強制對方轉讓技術;雙方不得將轉讓技術或者使用對方技術作為市場准入的條件;雙方保持行政管理、行政許可透明,在行政監管審查過程中對企業敏感技術信息保密;雙方保證對對方企業的執法透明、公平等。

在技術轉讓部分,雙方協議都提到「自願」(voluntary)原則。協議提到,雙方確認確保按照自願和基於市場的條件開展技術轉讓的重要性,並認識到強制技術轉讓是一項重要關切。雙方個人之間的技術轉讓或許可應基於自願且反映雙方個人同意的市場條件。

微妙的措辭安排

涉及「如何監督中國落實承諾」的問題,中國此前一直強調爭端解決(dispute settlement),而美方則一再堅持通過所謂「執行機制」(enforcement mechanism)確保中方落實承諾。

關乎此次協議,雙方以「執行機制」作為第5.4條的統稱,而具體措辭上,在12月兩國宣佈達成協議時所用的「爭端解决系统」(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基礎上,再度降調為「爭端解決安排」(Dispute Resolution Arrangement),且還補充到必須「雙邊評估」(Bilateral Evaluation)。

可謂既照顧到美國的面子問題,也照顧到中方的實際訴求。

2020年1月15日,庫什納夫婦出席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字儀式。(Reuters)

公開程度與公關方式

1月15日簽署協議當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通過其官網發佈了協議的英文版本。協議一共96頁。中方於北京時間1月16日10時40分公佈了中文文本。

除了公布文本全文,白宮還發佈聲明,強調「在實施重大改革這方面,中國已同意在廣泛的關鍵領域進行重大結構性改革」,涵蓋技術轉讓、貨幣和匯率、農業出口和知識產權等領域。聲明還提到,協議中包含的改革是完全可執行的,包括一個強有力的爭端解決機制,以確保有效的執行和落實。

之前有媒體報道說,協議文本的所有內容都會在1月15日公布,但一個機密附件不會公開。該附件詳細列舉了中國將購買的美國產品和服務,美方也擔心公布會影響市場行為。

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時,美方就曾表示,協議中有關禽肉和動物飼料等個別產品有明確的購買指標,暫時不會公布。

關税

雙方除了簽署的文本協議外,再無其他任何口頭或書面文件,對未來減少關稅,也沒有任何協議。

此前美國對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保持25%的稅率,並同意將1,2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從15%降至7.5%。所降關稅涉及的商品包括玩具、手機和服裝。中方表述依然是,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第一階段協議重點還是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這在政治上算是特朗普的一次勝利,不過由於該階段協議過於聚焦農業購買,弱化了結構性的議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arles E. Schumer)等民主黨人頗有微詞,質疑中國兌現承諾的能力。

目前美國仍然有3,600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尚未取消,中方也在向對等比例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美國財長姆努欽在協議簽署前明確提到,會繼續保持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直到美中達成第二階段協議。中方也依舊明確要求兩國取消所有已加徵關稅。也就是說,圍繞關稅的討論依舊會是第二階段協議談判中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