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流失|肥胖人士患肌少症易死得更快!大肚腩四肢瘦弱屬高危
白白胖胖小心短命,「你肌肉少容易死,你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若長者或是病弱朋友,臉胖、身寬體胖,但是四肢偏細,摸起來沒麼麼肉,醫生警告要注意了。
台灣整合醫學專科醫生姜冠宇在Facebook分享,大家都知道防衰弱、維持肌力很重要,不然人家風吹草動見牛羊,你是見閻王,「但是有時我們想像中衰弱的患者的圖像是枯乾的,這個圖像是迷思,只對了一半,外型瘦弱者容易警覺,也比較容易預防,但是肥胖的人也有可能肌肉量有改變。」
相關文章:肌少症|肌肉60歲起流失速度變快 嚴重可影響走路 3招改善狀況
姜冠宇指出,關於「肌少性肥胖」,這是一種同時存在肌少症(肌肉量和力量的損失),以及肥胖(過度脂肪積累)的狀態,可能增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與正常、肌少症和肥胖類別相比,肌少性肥胖與較高的冠狀動脈疾病事件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總死亡率有關,正常狀態下的風險比設定為1,肌少狀態下的風險比率略高於1。
姜冠宇提到,肥胖狀態在冠狀動脈疾病CHD,和總體心血管事件CVD死亡率上的風險,可能接近1.2至1.4倍,但在總死亡率上可能與肌少狀態相似;肌少性肥胖的風險比在所有類別中最高,可能在CHD事件和CVD死亡率上接近1.5至1.8倍,而在總死亡率上可能超過1.8倍。
治療選項包括鍛鍊,特別是抗阻訓練,低熱量飲食與正常至高蛋白質攝入(每天0.8-1.2克/公斤),以及可能的藥物,如維他命D(如果驗血有缺乏現象)、荷爾蒙替代療法等,當然也有針對抑制肌肉素降解作用的研究在進行。
姜冠宇提醒,肌少症本身容易存在衰弱,然後骨頭也不好,骨質疏鬆症也容易發生,居家一跌倒,從此兵敗如山倒;但如果外型肥胖,則不容易警覺,其實這種人才是最容易出意外,因為承載重量較大。
如何早期發現?姜冠宇解釋,還是要看四肢力量、步行能力,如果你有看到有些長者或是病弱朋友,臉胖胖、身寬體胖、大腹便便,但是四肢偏向「細烏肢」,摸起來沒麼麼肉,那就要早點注意了,未來監測體脂比例,也可能比BMI還更重要。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肌少症|長者肌肉流失 因每天都食白粥?用「它」煲粥補充蛋白質
減肥|年紀漸大新陳代謝慢?12種「燃燒系」食物吃蛋增30%代謝率
延伸閱讀:
腸道細菌不可小覷!研究:肝硬化合併肌少症與3菌有關 改變腸菌可降併發症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