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會遺傳?骨密度流失後難增加 7類高危人士要留意3大指標

撰文:今周刊
出版:更新:

蔣太太的媽媽原本身體康健,卻在一次跌倒後,髖部骨折從此臥床不起,經醫生診斷為骨質疏鬆。60歲的蔣太太深怕自己步上母親後塵「一跌不起」,特別到家醫科做骨鬆諮詢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她有骨質疏鬆。經醫生評估後,她每半年施打一次骨鬆藥物,並額外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再配合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再次檢查,她的骨密度數據未再持續下降,成功守住骨本,預防老年骨折。

台灣恩主公醫院家醫科醫生周志傑表示,骨鬆完全沒有症狀,許多人是骨折了才發現自己有骨鬆,因此高風險族群更應該定期檢測,避免骨折和後續併發症。

周志傑指出,骨質疏鬆大部分發生在高齡族群,但仍有其他高風險族群需要注意,包括:

.停經後女性
.體重過輕(BMI值<18.5)
.長期使用類固醇
.抽煙
.喝酒
.父母曾有髖部骨折病史
.患有甲狀腺疾病或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等

周志傑建議,用以下三種指標自我檢測是否有骨質疏鬆,只要符合其中一種,就建議進一步就醫評估是否有骨質疏鬆:

1. 身高比年輕時矮三厘米
2. 體重過輕(BMI<18.5)
3. 靠牆站立時,頭枕部無法接觸牆面

相關文章:骨質疏鬆|年長以外 7大原因影響骨骼健康 過輕、少運動也有關

+21

骨質疏鬆的治療方式有皮下注射藥物和口服藥物,因每個人骨鬆的程度不同,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注射頻率與口服次數。周志傑強調,骨密度只要流失了,要再增加就相當困難,治療骨質疏鬆是為了預防骨折及後續的併發症,就像打預防針一樣,因此只要骨密度數據持平且沒有發生新的骨折,就算是治療成功。

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和運動也是預防骨鬆的重要管道,他提醒,飲食可盡量挑選富含鈣質的食物,像是奶類、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芝麻、海帶等,也可以額外補充含有鈣質與維他命D的營養品。

而適量曬太陽可以讓身體自行生成維他命D,幫助鈣質吸收;運動方面則可以重訓、打太極拳、登階、跳舞,若以上強度太高,可從步行和慢跑開始嘗試。他呼籲,骨鬆是完全沒有症狀的無聲殺手,大家應及早開始「存骨本」,預防骨鬆、降低骨折的發生率。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骨質疏鬆|補鈣外更要補腎 多吃五穀、豆類外 中醫建議多做一事

+13

膝痛|年紀越大關節越不聽話?參考網民減重、食薑黃10大保養方式

+10

延伸閱讀:

突然「忘了」,可能只是心不在焉,不是失智!50歲以後去旅遊,一定要注意2件事

長壽未必活得好,國人「不健康餘命」達8年!醫揭高齡社會更要健康老:顧好「三筋」優雅老去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