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腰背劇痛或為薦椎骨折!照X光也難發現 可藉微創治療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慢性的無聲殺手」,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流行病。在台灣,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而隨着2025年超高齡社會到來,預估罹患骨質疏鬆的人口恐將增至總人口的42%,也就是每3人就有超過1人面臨骨鬆危機!
據國際骨鬆協會2012年世界排名調查顯示,台灣髖骨骨折機率為全亞洲第1、全世界排名第9,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即使是低能量的撞擊或跌倒也可能出現骨折。尤其薦椎骨鬆性骨折的患者,有時甚至坐電單車壓過窟窿、或家人協助從床上坐到椅子就發生骨折,不可不慎!
相關文章:骨質疏鬆|年長以外 7大原因影響骨骼健康 過輕、少運動也有關
台灣安南醫院骨科醫生蕭又萌指出,薦椎往上承接整個脊椎,往下連往骨盆,是身體負重的樞紐。當薦椎骨鬆性骨折出現時,常會造成疼痛而無法行走,甚至連坐着、躺着翻身或起身時,也都會伴隨劇烈疼痛。
然而這類患者多半都沒有明顯跌倒的病史,再加上薦椎解剖構造在X光影像上不易判讀,往往難以發現骨折裂痕,使得診斷上常遭到延誤,許多患者在確定診斷時,通常都已被疼痛折磨2、3個月。
蕭又萌建議,在診斷上可以從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確認敲擊或按壓薦椎有無疼痛開始;在影像上,除了X光還可再藉由骨頭掃描、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進一步確認是否為薦椎骨鬆性骨折。
此外,臨床上若保守治療無效,可以採用微創手術,以骨水泥灌注做薦椎成形術,大多數患者在症狀減輕後,便能逐步恢復至原本的活動能力。
而處理骨折以外,通常還需合併骨質疏鬆的治療。蕭又萌說,目前針對骨質疏鬆有多種機轉藥物可以選用,包含口服、皮下注射、靜脈注射等不同方式,使用頻次上也不同,可與醫生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
「預防勝於治療,在骨質疏鬆尤其如此。」蕭又萌建議,平時可透過攝取高鈣食物如牛奶、豆腐、豆乾、小魚乾、堅果、深色蔬菜等,以及適當日照補充維他命D,來增加骨頭製造的原料。
另外,配合負重運動、平衡訓練、肌力訓練,不僅能預防骨質疏鬆,也能減少肌肉量的流失,民眾不妨透過這些方式遠離骨鬆壓力性骨折,同時降低高齡失能的風險。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骨質疏鬆|50歲以上患病率高如何預防?做齊5步驟加強骨骼保健
補鈣迷思|豬骨湯補鈣好?奶咖啡齊飲阻吸收?營養師解補鈣3迷思
延伸閱讀:
停經女性平均每2人就1人骨質疏鬆,死亡率相當於乳癌3期!多吃4類食物改善,更年期輕鬆自在
骨質疏鬆會遺傳?7高風險族群包括「這一項」…醫籲3指標自我檢測:骨密度流失「再增加就難」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