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終可睡到自然醒?她退休3天焦慮大爆發 做一事即痊癒
據台灣國衛院研究,台灣中高齡族群憂鬱症盛行率達到16.3%,大約每6位中高齡者即有1位患憂鬱症,歸咎原因除了衰老病痛、親友離世、子女關係疏離等原因,退休後生活沒有重心,也容易使人憂鬱、退化。
職場上競爭鑽營、為工作苦惱,甚至失眠、焦慮、恐慌,退休後壓力不復存在,不是一切都該迎刃而解、無憂無病?為甚麼退休這道「解憂藥方」,反而成了許多人致鬱的病因?
相關文章:退休|告別職場人生活得更精彩 6種退休模式 打造人生新一頁
據台灣國衛院研究顯示,台灣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憂鬱症盛行率達到16.3%,大約每6位中高齡者即有1位患憂鬱症。衛福部2022年台灣人自殺率統計更發現,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較2021年成長2.9%,創下歷年新高,熟齡者已成為每年自殺率數據裏的中高風險群。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同時也是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生的莊宜芳指出,年齡本來就是自殺的危險因子,特別高齡、男性、獨居者,更是高危險群。高齡者罹患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病變、親友離世、子女關係疏離、生活沒有重心等;另一方面,退休失去社交網絡,不再扮演經濟支柱,也可能讓熟齡族覺得活着沒有意義、人生失去價值等。
工作不只賺錢,也能維持社交網絡、規律生活
她不諱言,離開職場的確是引發高齡憂鬱的成分之一,但不能劃上等號。不過臨床上確實看到不少人對退休懷抱美好幻想,未料真正退休後,反而焦慮大爆發。
「有病人本來想退休後可以睡到自然醒…結果大概2天吧,她第3天就開始覺得可怕,恐慌、失眠…只好回來門診看醫生!」莊宜芳幽默一笑:「所以我叫她趕快回去做兼職,結果就好很多!」
莊宜芳說,大家常認為工作造成壓力,卻忽略了工作還有其他的意義,包括讓人維持規律的生活、保持社交網絡,「即使不再工作了,也要找到等同意義的事情來做。」
尤其現今的人平均壽命約80歲,撇開健康較為不佳的最終階段,至少還有5至10年的活躍期。若退休生活鬆散、沒有結構,反而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如睡眠容易混亂、無所事事易生焦慮等。事實上,不只是健康的退休族應維持規律生活,也能幫助已出現認知退化的長者延緩老化與退化。
「從高齡就業角度來說,只要對體力與精神負荷不是很大,能維持結構化的生活、作息規律,又能跟人互動就很好;如果還能帶有一點經濟上的報酬,當然更好,因為經濟的安全感,對老年人來說也很重要。」
莊宜芳認為,台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區,如果一味鼓勵退休、把位置讓給年輕人,或覺得「高齡就業就是很苦命」,反倒可能陷入「老年人無所事事→容易退化→造成更大照護負擔」的恐怖陷阱,對於延緩退化及心理健康更不利。
她在歐洲看到許多正向老化的案例,如許多餐廳服務員都是長期任用,一做就到60、70歲,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高,講起菜單如數家珍,這樣的工作勞動性不高,但可與人互動,對於大腦活化與社交的價值「無價!」
相關文章:退休生活|別被孤單、慢性病拖垮生活質素 12項建議讓你優雅變老
日本高齡工作者逾900萬人,4大好處鼓勵就業
事實上,亞洲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皆已邁入高齡化,面對少子、高齡雙刃夾擊,他們在高齡就業上的倡議或可作為台灣借鏡。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張欽凱指出,2021年日本高齡就業者已達909萬人,其中65歲至69歲就業比率達50.3%,70歲以上勞參率也達18.1%。日本政府鼓勵高齡就業,認為有4大好處:
1、保持社會連結:可以交到新朋友,不會有社會疏離感。
2、維持身心健康:透過工作接收外界刺激,維持身心理健康。
3、提升個人價值感:提升高齡者的自信心,覺得有存在價值、是有用的人。
4、傳承經驗給新世代:借重熟齡者的豐富經驗及歷練,提供職場新人協助。
反觀台灣65歲以上的勞參率卻不到10%,這或許與退休族經濟條件較為優渥有關。張欽凱指出,台灣退休所得替代率高,使得高齡者工作意願較低;而社會氛圍也對老人較不友善,覺得他們動作較慢、對3C不熟悉,容易倚老賣老。
另一方面,現行法令配套不足,如重回職場可能影響已領取的勞保年金,對部分退休族產生「剝奪感」。
「從身心健康來看,高齡者繼續工作是利大於弊。」張欽凱說,診間的確不乏退休後因生活失去目標,而產生失眠、胸悶、體重下降等症狀,許多人以為自己交感神經失調、冠心症、糖尿病等,結果一檢查才發現是罹患老人憂鬱症,特別是過去在職場上有一定位階的熟齡男性,發生比例相對較高。
而從台灣國健署2011年及2015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也發現,服務業及零售人員退休後普遍會持續再就業,對心理健康狀況也較佳。
經濟狀況部分,以從未領取退休金或遣散費的高齡者,對生活滿意度感受最好,且心理健康狀態也較為良好。至於退休後沒有繼續工作的高齡者,在情緒上則比持續工作者來得抑鬱。
張欽凱說,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齡者延續職場生命,未嘗沒有好處。他建議,高齡族重返職場可以考量幾個重點:
●工作不應造成身體負擔,如雲林有不少老農一輩子沒想過「退休」,卻因體力負荷大,反而造成關節退化、腰痠背痛。
●注意再就業職場環境是否友善,如製造業需要久站,體力耗損大且危險性高,若無適當的職業再設計措施配合,恐怕容易受傷。
●工時維持彈性下,仍可嘗試多元的工作方式,如退休老師到安親班兼課,醫師退休後鮭魚返鄉執業等,都是貢獻所長的好方法。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退休建議】
長壽方法|全球最年長醫生揭秘5大長壽秘訣 不退休保持學習熱忱
銀髮|為何人家活到80歲仍開心?不想失能失智 5件事中年起就做
延伸閱讀:
別用「老了」催眠自己,53歲媽斜槓無印良品兼差去!從打掃員變網店麻豆:50後的好命自己定義
72歲阿伯也可以!省力護腰服、電動車幫搬運…「職務再設計」助陣高齡就業者:繼續打拼沒問題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