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病變也有乾、濕之分!濕性惡化速度快 打個噴嚏或已可致失明
沒有高度近視,也一樣要注意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台灣開業眼科醫生兼愛盲協會秘書長吳建良表示,黃斑部病變主因為眼睛衰退老化所致,常見一眼先出現症狀,又分為乾性及濕性黃斑部病變。除高度用眼族外,呼籲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應定期至眼科檢查。
吳建良表示,台灣人的失明原因相較於過往砂眼等感染性疾病,已經轉為慢性疾病、老化或高度近視所致,而黃斑部病變也已成為。一般黃斑部病變除50歲以上人士較容易發生外,有抽煙習慣、高度近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家族遺傳等,都有可能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相關文章:眼睛健康|眼前影像產生扭曲?專家教「外用內服」防黃斑部病變
吳建良說,黃斑部為視網膜中央區域約0.5厘米大。雖體積僅佔整顆眼球2%,但無論是對顏色、感光還是視覺呈現都至關重要。若黃斑部因老化,再加上接觸光線後累積氧化傷害後受損,患者就會出現視覺扭曲、視覺顏色黯淡、眼睛模糊及視覺中央有黑點等「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的情況。
黃斑部病變有乾、濕性之分,其中乾性病變較為常見,約佔90%,為黃斑部下結節處產生「萎縮性」病變,造成視網膜營養不良及代謝異常等問題。乾性黃斑部病變也多與人的年齡增長有關,病程雖較慢,但難以有藥物治療,常只能建議患者配戴太陽眼鏡、多補充維他命。同時亦有機會因代謝功能異常,轉為濕性黃斑部病變。
濕性黃斑部病變則為黃斑部下方血管異常增生,約佔10%。黃斑部下方若因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就會造成黃斑部腫脹及感光細胞受損,影響視力,一般這類患者常是打個噴嚏、咳個嗽,視力就出問題。不過,相較於乾性黃斑部病變,濕性黃斑部病變惡化速度快,容易導致失明。
針對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吳建良表示,一般可使用對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蘭尼單抗」(Ranibizumab)及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品等,在點眼用麻醉藥後,以眼內玻璃體注射藥物方式治療,抑制血管不正常增生及滲漏等情形。視施打後成效若穩定,即可拉長施打時間,最長可4個月注射一次。
不過,相關藥物須專案申請,若申請未過,恐單次施打就須花費不菲。因此,吳建良說,部分患者考量藥物費用太高,就可能出現半途放棄治療的情況。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視力健康|白內障、青光眼非到晚年才出現 即睇5大常見眼疾徵狀
【護眼食物】抗氧化防藍光眼乾 護眼10種食物牛肉檸檬番薯都得!👇👇👇
延伸閱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