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6旬退休教師談笑太興奮 下一刻毫無預兆突心臟病發身亡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現時大眾會用「笑死」來表達來形容一件事真的非常好笑,然而,你想過在現實生活中「笑死」是真的有可能成真的嗎?

近日,社交平台Twitter上傳出一段「中國退休教授講笑話身亡」的影片,現時已累積超過54萬次點閱。在影片中可見,男子手持麥克風,外表看來亦狀態良好,正對著車上團友談笑風生,誰知在進行隧道的下一刻,男子便雙眼反白往前癱倒,周遭的團友亦馬上上前查看情況。據指,這名男子是上海一名63歲的退休教師,事發當時正在講笑話,但突然遇上心肌梗塞,倒地身亡。

(圖片來源:Twitter@wuwenhang截圖)

心肌梗塞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亦即是俗稱的心髒病發作。心肌梗塞通常是由冠狀動脈的阻塞或閉塞引起的。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肌肉血液、氧氣和營養的血管。當冠狀動脈中的血流受到阻塞,心肌就開始缺血並逐漸受損。如果缺血持續時間較長,心肌組織可能會發生壞死,形成心肌梗塞。

通常提及到心肌梗塞,一般人都聯想到「胸悶、胸痛」,但其實那只是「急性梗塞」發作,亦即是血管中的斑塊突然剝落導致血栓時才會出現的,正如上述事件的男子,實際上有一半患者在心肌梗塞前根本不會有胸悶胸痛的症狀,因此,平時就更應該留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出現心肌梗塞的前兆。

以下是心肌梗塞出現前的徵兆,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而且持續5分鐘以上,表示血管正在慢慢堵塞,那就應該盡快求醫:

心肌梗塞的7大前兆(按圖睇清)

+3

1. 胸痛:胸痛是心肌梗塞最常見的症狀,通常表現為劇烈、壓迫性或灼熱感的胸痛,可以向左臂、頸部、下頜、上腹和背部放射。疼痛通常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2. 呼吸困難:由於心肌梗塞影響心臟功能,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和氣促。

3. 噁心和嘔吐:心肌梗塞可能會刺激消化系統,引起噁心和嘔吐。

4. 出冷汗:心肌梗塞時,心臟不斷地試圖恢復正常功能,導致出冷汗。

5. 心悸:心肌梗塞可能引起心悸和心跳加快。

6. 疲勞和虛弱:心肌梗塞可能導致身體虛弱和疲勞感。

7. 不尋常的焦慮或緊張感:心肌梗塞可能導致不尋常的焦慮或緊張感,這可能是由於身體的應激反應導致的。

根據流行病史的調查,這種心臟冠狀動脈的疾病,最容易在冬天、星期一、起床2~3小時內,或是傍晚的時候發作;簡單來說,就是日夜溫差大、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出現上述的症狀,又持續超過5分鐘,就要懷疑自己有可能心肌梗塞,或是任何心臟的疾病正在發作。

相關文章:【心臟病】提防冠心病、心臟衰竭 4個方法助保持心臟健康👇👇👇

+4

預防心肌梗塞的3大方法

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有很多,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除了能透過調整日常飲食方式外,還能經由適度的運動來避免心肌梗塞發作,而運動和飲食幾大原則如下:

1. 飲食調整

- 選擇健康的脂肪:高風險族群應該避免過量攝入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而是選擇健康的脂肪,如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魚油、堅果等。

-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高風險族群應該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特別是簡單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白麵包等。推薦選擇富含纖維的複雜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燕麥片、蔬菜和水果等。

-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日常飲食最好盡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膳食纖維有益於心臟健康,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推薦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麵包、燕麥片、豆類、水果和蔬菜等。

- 控制飲食中的鈉攝入量:平日飲食的應控制鈉攝入量,避免攝入過多鹽分。推薦使用低鈉調味品和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鮮魚、瘦肉等。

- 增加魚類和豆類的攝入量:高風險族群應該增加魚類和豆類的攝入量,這些食物富含健康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推薦食用鮭魚、吞拿魚、豆腐、豆類等。

- 控制飲酒:大量飲酒會導致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心臟疾病的風險增加。

- 定期檢查體重: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降低心髒病的風險。控制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

2. 適度運動

- 諮詢醫生:在開始進行任何新的運動計劃之前,高風險族群應先諮詢醫生或心臟專家。他們可以評估您的健康狀況,根據個人情況提供適當的建議和指導。

- 適度運動:高風險族群應該選擇適度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可以提高心臟健康,增強心肺功能,降低心髒病風險。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

- 漸進式訓練:對於不習慣運動或長期不運動的人士,可以考慮採取漸進的訓練方法。從較輕鬆的運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這樣可以避免過度勞累和心臟負擔過大。

- 監測身體反應:在運動期間,高風險族群應該密切關注身體的反應。如果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悸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醫療幫助。

-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心臟評估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臟問題,及時調整運動計劃或治療方案。

- 避免極端環境:高風險族群在運動時應避免極端環境,如極寒或極熱的天氣。這些環境可能對心臟造成額外的負擔,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

- 休息和恢復:適當的休息和恢復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尤為重要。合理安排運動與休息的時間,避免過度疲勞,有助於保護心臟健康。

3. 控制危險因素

控制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也是預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控制這些危險因素。

▼年輕族群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按圖看清👇👇👇)

+1

心肌梗塞一定會導致胸悶、胸痛?

通常提及到心肌梗塞,一般人都聯想到「胸悶、胸痛」,但其實那只是「急性梗塞」發作,亦即是血管中的斑塊突然剝落導致血栓時才會出現的,近日,社交平台Twitter上傳出一段「中國退休教授講笑話身亡」的影片,片中的男子就毫無預兆的倒下了......了解詳情按此

形成心肌梗塞前會有什麼前兆?

以下是心肌梗塞出現前的徵兆,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而且持續5分鐘以上,表示血管正在慢慢堵塞,那就應該盡快求醫:
1. 胸痛
2. 呼吸困難
3. 噁心和嘔吐
4. 出冷汗......了解詳情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