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女大胃王抗癌不到1年逝世 醫揭大胃王消化差患病風險高?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日本女子大胃王菅原初代因罹患大腸癌於3月9日逝世,享年59歲。

菅原初代於2022年6月發現患上大腸癌,及後開始積極接受治療,惟至今不到一年,昨日(3月16日),菅原的友人借其在社交平台Twitter的帳號代為宣佈,菅原初代已於3月9日病逝。

菅原初代出生岩手縣,因參加東京綜藝節目《火力全開大胃王》爆紅,於2008、2010、2019年在該節目中獲得優勝,曾創下10分鐘內鯨吞399碗蕎麥麵之紀錄,故被稱為「魔女」。

+3

過往又曾於在台灣綜藝節目、由白冰冰主持的《世界一級棒》中亮相,她在5分鐘吃193碗蕎麥麵,憑一己之力戰勝了由主持3人組成的隊伍。

菅原初代在過往接受採訪時曾透露,自己之所以成為大胃王,是由於兒子罹患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俗稱過度活躍症,ADHD),夫妻為此時常爭吵,唯有通過滿足食欲想發洩情緒。

▼她在Twitter開設的賬號上載了她2023年2月辦畫展的照片:

+1

大胃王3大迷思(按圖了解)

+2

大胃王的胃並非天生大 亦非食極唔肥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曾指,普通人空腹時胃部大約一個拳頭大小,吃飽後容量約有4公升,而大胃王吃飽的胃可擴大至常人的2至3倍,即約8至12公升。

不過,大胃王的胃並非天生大。張醫生表示,「正常身體胃部構造不需要人類吃那麼多食物才會飽。」大胃王主要是後天訓練出來的,他們的胃部肌肉變得鬆弛,容易在短時期內膨脹,所以吃很多食物後才會有胃脹飽肚感覺。

有些人可能會很羨慕大胃王「食極唔肥」,不過,張醫生表示,「吃不肥」的原因除了先天新陳代謝率較快外,有些大胃王亦表示會在比賽後三數天極少進食,或是用瘋狂做運動等方式令身體消耗多餘熱量。有人或會誤以為大胃王的消化系統特別好,不過,事實正好相反,張醫生稱,他們的胃部肌肉過分鬆弛,令胃蠕動功能減弱,營養吸收較差亦是「食極唔肥」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提及的消化問題,張醫生提醒,暴飲暴食亦會對身體造成很多其他負面影響。最常見的風險之一是嘔吐梗塞,由於進食時太快及太多,食物未能「落格」或嘔吐而令食物溢出至食道掉進氣管,造成梗塞及肺炎等。

第二,是胃輕癱問題。由於大胃王的胃部肌肉過分膨脹鬆弛,令胃部蠕動功能減弱,食物「落格」時間增加,出現消化困難等情況。張醫生指,一般人在進食後,會通過胃排空機制,經胃部蠕動將食物推過胃幽門,並進入十二指腸,「一般人在進食後4至6小時胃部已可將食物排空,但胃輕癱患者則需要更長時間。」

相關文章:【減肥】下半身肥胖分4類或因脾腎氣虛 助改善浸浴法你做對嗎?

+11

第三是胃炎或胃潰瘍。長期暴飲暴食的人會增加胃部黏膜的負擔,誘發胃炎或胃潰瘍。

第四,有些大胃王比賽是鬥快飲水,在短時間內飲水過量時,水分經腸道大量吸收,可能突然稀釋血液濃度,導致水中毒。

第五是胃出口梗塞及胰腺炎的風險,在醫學文獻中,有個別大胃王進食時太快,未及咬細食物便吞嚥,致體積較大的食物在胃幽門卡住,阻塞胃幽門出口及胰臟胰腺,造成急性胰腺炎。

第六是食道及胃部破裂,當胃部食物太多,未及消化及清空,再急劇進食會增加食道及胃部壓力甚至破裂。此外,長期暴飲暴食亦有機會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及胃酸倒流等慢性疾病。

暴飲暴食7大健康問題(按圖了解)

+10

暴飲暴食或增患癌風險?

大量食物的消化需要胃腸道大量的工作,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可能導致胃酸倒流、胃腸道炎症等問題,進而增加患上腸胃癌症的風險。

大胃王可能會攝入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這些疾病與腸胃癌症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因此,暴飲暴食看起來很舒壓,不過實際上帶來很多健康風險,一般人千萬不要胡亂嘗試或參加大胃王比賽。張醫生建議,一般人飲食應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避免太餓或太飽,以及暴飲暴食。食物選擇方面,應盡量少糖、少鹽、少油,並減少進食加工醃制類型食物為佳。

坊間有云,大胃王的消化系統特別好,是真的嗎?

不是,事實正好相反,大胃王的胃部肌肉過分鬆弛,令胃蠕動功能減弱,營養吸收較差亦是「食極唔肥」的原因之一。詳情按此了解

暴飲暴食會增患上癌症的風險?

是,大量食物的消化需要胃腸道大量的工作,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可能導致胃酸倒流、胃腸道炎症等問題,進而增加患上腸胃癌症的風險。詳情按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