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氣血不足3種體質易加劇五十肩症狀!中醫5大穴位減緩疼痛
五十肩是許多肩部病變的總稱,只要是「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幅度受限制」都可稱之,在中醫此症屬於「痹症」範疇。
氣血不足、風寒濕邪會加劇痛楚
從中醫角度,五十肩的發生主要與氣血虛衰、正氣不足有關,包括以下3方面:
1. 氣血虛衰
人到50歲左右,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日久易產生筋脈緊繃的病症,而導致屈伸困難。
相關文章:肩痛|肩膀痛手舉不起是五十肩?教你3招分辨五十肩、旋轉肌破裂👇👇👇
2. 外感風寒濕邪
居住潮濕,吹風雨淋,或睡臥時肩膀外露受寒,均可致外邪侵襲,留滯血肉筋脈。筋脈感受風寒則緊繃疼痛而造成屈伸不利。
3. 外傷勞損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廣泛的大關節,其關節囊比較鬆弛。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依靠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容易發生退化的現象。
中醫推拿、熱敷、針灸 幫助疏筋活血、通絡止痛
中醫在治療五十肩,大約分成3個時期,「急性期」治療原則以疏筋活血、通絡止痛、消腫消炎為主,推拿手法也會非常輕柔;「沾黏期」治療則是鬆解黏連、滑利關節,緩解可用熱敷按摩、旋轉關節,用到的手法非常多,如滾法、按法、抖法等;到了「緩解期」主要目標為通絡筋骨,以舒緩柔筋手法,活化肩周圍組織。
除了中藥和手法之外,針灸也是其中一個選擇,通常在針灸1~2個療程之後,搭配作息的改變,均能有效減緩五十肩的不適感。
5穴道自我保健(按圖了解👇👇👇)
另外,改善五十肩也可藉由按壓穴位幫助放鬆。
肩髃:手陽明大腸經
位置:坐位,上臂外展,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可見肩關節上出現2個凹陷,前面的凹陷處即為此穴。
功效:可治療肩臂疼痛、手臂攣急、肩中熱、半身不遂、風熱癮疹等。
肩前:經外奇穴
位置:在肩部,正坐垂臂,當腋前皺臂頂端與肩、穴連線的中點。
功效:可治療肩臂痛、臂不能舉、五十肩。
肩髎:手少陽三焦經肩
位置:位於人體肩部,肩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功效:可治療肩臂痠痛、上肢麻痺,或癱瘓、五十肩等。
相關文章:五十肩懶人包|6方向即測有幾嚴重 免僵硬7個簡單動作愈痛愈啱?👇👇👇
肩貞: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位於人體的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一吋。
功效:可治療肩胛疼痛、手臂不舉、上肢麻木及五十肩、耳鳴、耳聾、齒疼等。
臑俞: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位於人體的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功效:可治療肩臂疼痛、五十肩。
延伸閲讀:
中醫也可到宅服務 大林慈濟長照計畫,中醫可到家針灸、拔罐、推拿樣樣來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