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致死率高於抑鬱症常見於年輕女性!3心理症狀超害怕變胖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厭食症是一種飲食障礙的身心疾病,患者會對自己的身材知覺有認知障礙,即使體重過輕仍覺得自己不夠瘦,以過度節食與不當減肥的方式將食物排出體外,是種致死率極高的精神疾病。

厭食症較常見於年輕女性身上,大部分發生於10到30歲之間,因青少年時期開始會留意自己的身材,可能會與同儕比較,若又剛好遇上一些重大創傷,很可能會隱藏性、漸進性的發病。

厭食症的3大心理症狀(按圖👇👇👇)

+5

他們通常會獨自進食,拒絕與家人一起或是在公共場合吃飯,且不斷的減少自己的進食量,甚至有些會依靠藥物來減輕體重,若控制不住食慾,大吃大喝一頓之後也會進行催吐。

厭食症的3大心理症狀

1. 強烈害怕體重增加、變胖

厭食症患者對自己的體重會有巨大的恐懼感,強烈害怕自己的體重增加或是變胖,且經常努力的將體重維持低於正常標準。

2. 對自己的體型知覺扭曲

經常會看到厭食症患者已經瘦成皮包骨了,還是覺得自己很胖的情況;他們也會經常把自己的價值與體重畫上等號,出現「自己如果不夠瘦就沒有價值」等想法。

3. 出現干擾體重增加的行為

在害怕和認為自己不夠瘦的情況下,患者會不斷出現減重的行為,像是在進食後催吐、服用瀉藥、過度運動,或者乾脆不吃東西。

大部分的厭食症患者因長期饑餓,還會出現低體溫、低血壓、低血糖、內分泌失調、沒有月經、心律不整、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致命,且因長期營養不良,其致死率比單純只有情感性疾患(抑鬱症)高4倍。

下面就列出部分厭食症患者中,較常見的「食物儀式」(按圖👇👇👇):

+4

相關文章:【厭食症】減肥變抑鬱!急速變瘦唔認餓9大警號完美主義都係病?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家族治療」

聽起來厭食症是個很困難治好的疾病,它很明顯的涉及到身體和心理兩方的影響,但只要一步一步慢慢踏穩,從營養補充、認知等多方著手,還是有可能痊癒。

患者的營養補充通常是以住院治療為主,由醫師和營養師協助患者營養重建。

認知則是用認知行為療法,加強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改變他們對體型扭曲的認知,以及增加患者對自己飲食型態的認識和改變。

而根據研究指出,家族治療是厭食症患者治療退出率最低的治療法。家族治療主要針對患者的家屬系統下手,協助家屬了解及一起陪伴患者面對此疾病,建立治療聯盟,當患者在心理層面得到支持,厭食症的症狀就會減緩許多。

相關文章:季節性抑鬱|懶得動容易攰又食慾大增?可能是轉季帶來情緒失調👇👇👇

+2

相關文章:【抑鬱症】憂悲過度氣鬱傷內臟  5個穴位穩定情緒紓緩心悸失眠👇👇👇

+7

延伸閱讀: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穩定治療越能控制病情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