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肚腩】壓力大唔夠瞓易有大肚腩!薯仔花生簡單燒脂4大貼士

撰文:林洋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不少打工仔在家工作,活動減少又有零食誘惑,結果體重增加養出「肚腩」,除了影響體態,肥胖本身也是一種疾病,中央肥胖更會帶來不少其他健康風險!但大肚腩「易請難送」,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速速把它踢走?

肥胖如何定義?

怎樣才算是肥胖?《香港肥胖醫學會》引述資料,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列為「疾病」。要介定一個人是否肥胖,主要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而BMI的計算方式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 (公斤) ÷ 身高(米) ÷ 身高(米)

根據世衛標準,成人的BMI在25或以上便屬於「超重」,BMI在30或以上便屬於「肥胖」。

根據世衛標準,成人BMI在30或以上便屬於「肥胖」。(GettyImages)

不過,別以為有肚腩一定是吃得太多、運動得太少所致,如果你以上兩個理由都不是,便要當心,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否則,即使你不吃不喝肚腩還是會賴着不走。

按圖了解出現肚腩的成因:

+18

1. 攝取過多糖分

常用的砂糖、蜜糖等有一半成分屬於果糖,有研究指出,若身體攝取過多果糖,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及新陳代謝問題,並令脂肪囤積到腹部,形成肚腩。

2. 飲酒太多

由於飲酒後,人體會把酒精視為需優先分解的物質,因此會阻礙身體燃燒脂肪。有研究顯示,每日飲多於3杯酒的人,出現肚腩的比率較飲酒量低於3杯的人增加達80%。

3. 過量攝取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各種脂肪中最不健康的一種,它會增加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同時會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人造牛油、曲奇餅、炸薯條、沙律醬等均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

研究證明,反式脂肪會令身體出現發炎症狀,有可能引致胰島素抵抗,心臟病等多種疾病。另有一項在猴子上進行為期6年的研究指出,被餵飼含8%反式脂肪食物的猴子,不但體重增加,腹部脂肪亦大增33%,導致出現肚腩。

4. 欠缺蛋白質

研究顯示,日常蛋白質的攝取量,與出現肚腩的可能性成反比。高蛋白飲食能令人更易感到飽足,會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並可減少卡路里攝取量。

身體欠缺蛋白質也會增肥胖大肚腩的風險。(Jeff Covey@Unsplash)

5. 壓力過大

當人遇到壓力時,便會分泌一種名為「皮質醇」的激素,令體內血壓及血糖升高,以處理壓力,由此可見,若壓力過大,便會引致皮質醇偏高。研究顯示,皮質醇會促進身體把脂肪儲存到腹部,若皮質醇過高,亦會引致體重增加的問題。

6. 睡眠不足

不少研究均顯示,睡眠不足與體重增加有關。其中一項持續16年,追蹤約68,000名女性的大型研究結果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人,較至少有7小時睡眠的人,體重增加32磅(15公斤)的可能性高32%。

而患有睡眠窒息的人容易睡眠不足,另一項研究發現,患睡眠窒息症的肥胖男性,較比無患睡眠窒息的肥胖男性,腹部的脂肪量更多,肚腩更大。

7. 遺傳

研究顯示,每個人的基因組成,會是其出現肥胖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有研究指出,出現肚腩的原因或有一定程度上受到遺傳影響。

8. 女性更年期

青春期女性會透過雌激素向身體發出信號,並在臀部及大腿上儲存脂肪,為懷孕做準備。然而有研究發現,當女性踏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會急劇下降,導致脂肪儲存在腹部,形成肚腩。

依靠後天努力,一樣可以踢走肚腩!(Unsplash)

無論什麼原因,肚腩已經形成,要踢走肚腩可以由飲食開始。

按圖了解踢走肚腩貼士:

+12

1. 多吃高纖食物

各種蔬菜、水果及粗糧均含有豐富纖維。一項研究發現,若參加者於4個月內,每日額外攝取14克纖維,卡路里攝取量會同時減少10%,體重亦會減輕約4.5磅(2公斤)。另一項持續5年的研究顯示,每日進食10克可溶性纖維,可減少腹部脂肪達3.7%,有助減走肚腩。

含豐富可溶性纖維:燕麥、豆類、薯仔、蘋果等食物

2. 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

人體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時,不但食慾會減低,亦能有效減少脂肪積聚。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有助減退腹部及積累於其他器官上的脂肪。令身體內胰島素上升,阻止身體燃燒脂肪,從而引致肥胖問題的「精製碳水化合物」有:白米飯、麵條、白麵包、砂糖等

3. 攝取適量健康脂肪

不少正在減肥的人士聞「脂」色變,認為攝取脂肪對減肥必定有害。然而,適量攝取如單元不飽和脂肪(MUFA)等健康脂肪,而攝入的熱量不變,研究顯示高MUFA含量的飲食,能夠有效減輕體重。

含有豐富MUFA食物:橄欖油、杏仁、腰果、花生及牛油果等

4. 定期做全身帶氧運動

做運動是維持健康身體及體態的最佳方法之一,若要消滅肚腩,運動強度亦需要有相應程度提升,如持續緩步跑、游泳等。有研究顯示,單純做「仰臥起坐」(sit-ups)對縮少腰圍尺寸及減少腹部脂肪沒有明顯影響。

肥胖與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Unsplash)

「大肚腩」除了是百病之源,更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

1. 代謝症候群

大肚腩伴隨而來的,很大機會就是「代謝症候群」,即我們常說的「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肪高(包括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或是已經在用藥控制血壓、血糖、或血脂肪,以及腰腹部聚集太多脂肪,就屬於代謝症候群。

按圖了解更多代謝症候群症狀:

+1

相關文章:【減肥】肥胖兼三高易患代謝綜合症  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增加

2. 糖尿病

脂肪囤積會形成「大肚腩」,而大肚腩正是糖尿病風險之一。因為肥胖指數上升,身體就會出現胰島素對抗的情況,長遠來說同樣會令血糖上升,增患糖尿病風險。

相關文章:【糖尿病檢測】睡眠少於6小時肚餓易暈 15條問題中5條以上要就診

3. 心臟病

當腹部脂肪增加時,也代表內臟脂肪(Visceral fat)同樣在增加,而內臟脂肪具有代謝活性(Metabolically active),能干擾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即內臟脂肪改變身體機能,並增加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其中《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的資料指出,有大肚腩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更高。

4. 癌症

《紐約時報》報道指,韓國一項研究發現,有肚腩的絕經後女性,患大腸癌風險增加接近一倍;同時患乳癌的風險亦會增加。

資料來源:healthlinehealth.com食物安全中心香港肥胖醫學會世界衛生組織

相關文章:【癌症】啤酒肚會致癌!了解啤酒肚7大成因避免癌症心臟病4大風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