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重|雨天胃脹眼腫心情差 防腰痛頭痛淋濕後必做3件事飲番薯湯?
下雨天容易頭痛或關節痛?心情也特別差?中醫認為,在濕漉漉的環境下,人體的濕氣亦隨之增多,濕重或會令人胃脹、大便粘爛、多痰、下體痕癢、頭面及眼瞼浮腫等。下雨天要注意有些部位避免淋濕,身體調理也要下工夫。
有些人雨天特別多愁善感,有些則會有關節痛。註冊中醫師李翠妍博士指,「人的健康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天氣轉變也可以引起身體的各種問題。」下雨天,環境變得潮濕,人體濕氣增多,容易誘發疾病或小毛病發作。
脾氣虛弱和濕重人士 雨天易生病
脾胃有排走濕氣功能,當濕氣增加,會加重脾胃工作量,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體內水濕泛濫。
脾氣虛弱體質又或濕氣重人士,下雨天特別容易生病。由於體內濕氣過多,影響脾胃功能,或本身脾虛,水液代謝偏慢,導致各種「脾虛濕困」的症狀,包括:
頭暈頭重、胃脹、腹脹、作嘔、四肢關節重墜、疲倦乏力等
下雨天易胃脹、 手腳痕癢?
雨天濕重引發什麼病?(按圖)
消化道疾病:胃口欠佳、口渴但不欲飲、胃脹、嘔吐、腹瀉、大便粘爛
脾胃既是負責水分代謝的系統,同時又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當大自然濕度增加,導致體內濕氣積聚,有機會影響功能,無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水分而形成濕濁,影響食物的消化速度,造成消化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感冒、咳嗽、痰多
當體內濕氣增加,水分散佈會變慢,影響肺部正常運作,干擾呼吸功能,造成各種呼吸道疾病。
皮膚病:手、腳丘疹水皰痕癢
一般來說,體內多餘的水分會透過皮膚、大小便排出體外; 但當體內濕氣增加,需要透過皮膚排走的水分相應增多,此舉會造成皮膚的負擔,又可出現各種皮膚問題。
情緒病:情緒低落,易有胸悶,精神疲憊
濕氣重會使人感到身體重墜、疲倦乏力、精神甚至心理狀態亦會隨之變差。
婦科病︰白帶量多,有異味,下陰痕癢
濕濁積滯於子宮,下陰分泌常會增多,也有機會變得黏稠,出現異味、痕癢等等。
其他︰頭面及眼瞼浮腫、四肢關節腫脹重痛、眩暈等
濕氣常會流連在身體關節及間隙等位置,所以空隙較多的身體組織,如眼瞼和關節常會積聚濕氣,形成局部的不適。
祛濕湯水和穴位助調理
如果在雨天復發或出現上述疾病,不妨嘗試祛濕方法,解決根本問題。
祛濕湯水︰番薯素湯
祛濕穴位︰ 水分穴、足三里穴、豐隆穴
避免頭、背和足部弄濕
下雨弄濕身體可大可小,稍一不慎會患上感冒頭痛;中醫著重未病先防,李醫師籲大家要避免頭、背和足部弄濕。
頭部:頭痛
李醫師指,「頭為諸陽之會」,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而濕性質陰寒,如果淋濕頭部,陽氣便會減弱,頭部得不到充足的熱能,無法正常運作,於是可能會誘發眩暈及頭痛等。
背部:腰痠背痛
根據經絡學說,身體的背部有一條叫「督脈」的經絡,它是負責陽氣的運輸和散佈,弄濕背部可以令督脈裏的陽氣運行受到干擾,使人感到怕冷及腰痠背痛等。
足部:真菌感染
下雨後弄濕足部,如果沒有即時抹乾,水分停留在鞋子內,在侷促的環境下容易誘發足部真菌感染,造成足部皮膚問題,例如足癬,因此弄濕腳部後謹記抹乾足部!
下雨要保暖腰部!!
「腰為腎之府」,腰部是腎臟居住的地方。確保腎臟功能正常,首先讓腎臟所處的位置安寧而不受騷擾,這樣腎臟才能妥善地保存著維持生命所必要的氣血精華,發揮它本身的作用。
淋雨後必做三件事
1. 即時弄乾或換掉弄濕的衣服鞋襪較理想
否則濕冷黏滯皮膚,會減弱體內的陽氣,容易誘發不同疾病。
2. 發汗祛寒食療︰紅糖薑湯
3. 泡腳祛寒濕:艾葉水泡腳
泡艾葉有祛寒濕、通經絡的作用,並可加強全身血液循環。
做法:加水煮熱艾葉30至40克,水溫約攝氏40度,浸約10至15分鐘
日常祛濕貼士
- 平日宜多運動,有助濕氣排出
- 避免長時間留在冷氣房間,以免積聚寒濕之氣
- 避免進食油膩、生冷或甜品
相關文章:【偏頭痛】眼矇耳鳴是先兆劇痛至肩頸 袪濕疏肝3湯水5穴位助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