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憂慮疫情易情緒病發作 學懂呼吸紓緩焦慮多吃11種食物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受控,本港累計確診個案已逾三千五百宗,超過四十人死亡,隱形患者好像無處不在,令不少人焦慮不安,憂心忡忡。為防疫天天呆在家中,甚至零社交,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精神狀況有什麼影響?疫情可引致什麼情緒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包始源會為大家一一解答。
新冠肺炎疫情,令不同年齡市民也可能面對情緒困擾,感到緊張、焦慮、害怕、不安。據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早前在網上訪問了1100多名市民,有98%受訪者對疫情表示焦慮,平均焦慮指數8.82分,屬「達臨界點」的水平。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中大調查指98%市民對疫情感焦慮近臨界點
疫情來勢洶洶,會引起什麼情緒問題呢?(按圖)
1. 足不出戶,因零社交而感到孤獨,可能有抑鬱症?
疫情期間,不少人即使假日亦會留在家中,減少社交聚會,夜闌人靜時,會否感到一絲絲的孤獨,覺得無朋友?這些孤獨感代表我有抑鬱症嗎?
包醫生解釋,一般情況,孤獨感是抑鬱症產生的「結果」,並非因感到孤獨而出現抑鬱症。由於,當患者開始有抑鬱的情況,會與外界斷絕聯絡,從而感到孤獨。
百忙的生活中,獨處的時間顯得彌足珍貴,有些人更十分享受獨處。所以感到孤獨不一定會出現抑鬱症,「反而,對於平日好active(活躍外向)及經常出席社交聚會的人而言,相比孤獨感,減少社交活動等生活改變的影響較為重要,並可形成一定壓力。」
2. 疫情期間,變得忟憎及專注力降低也是情緒病?
忟憎、專注力降低可能是抑鬱症或焦慮症症狀。抑鬱症和焦慮症在科學上解釋均是因血清素失調所致,故多數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會有相同或相似的病徵。
焦慮症及抑鬱症的常見症狀:(按圖)
不過兩者的主要症狀各異:
抑鬱症:較多負面思想、經常感到疲累、沒精打采、沒有推動力
焦慮症:對許多事擔心、害怕
包醫生更指,亦有患者會同時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即混合焦慮抑鬱症(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兩者症狀同時出現。
3. 如何分辨對疫情感焦慮是正常或病態?
疫情改變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在家工作、學生停課、假日留在家中、加倍注意個人衛生等等。包醫生指,都市人有既定的生活模式,如今因疫情打亂生活規律,或會造成一定壓力,巨大的壓力可引起焦慮症或抑鬱症。改變使人無所適從,加上現在充斥著大量疫情資訊,不少人擔心受感染、口罩及消毒用品存貨不足,令人感到焦慮。這份擔心是正常還是已成病態?
包醫生指,正常或病態的焦慮情緒主要分別是日常生活能否運作(functioning)。
正常的焦慮情緒
正常的焦慮可以幫助事情的「後果」,舉例而言,生意變差感到焦慮後會設法做推廣。因此,如擔心後,可推動事情運作,得以進步,便為之正常的焦慮情緒。例如「疫」境中,擔心受感染而更注重衛生。正常的焦慮情緒是短暫的,可透過方法紓緩,如和朋友傾訴。
焦慮症
若不論什麼情況/環境下,不斷地擔心任何事便病態的焦慮(焦慮症),如朋友遲到、落雨、擔心無車等等情況。病態的焦慮不會令事情有進展,反會使人不愉快、退步及無法向前。病態的焦慮情緒難以得到紓緩,這會較為長期。
部分人囤積口罩或一外出便會購買口罩、消毒用品、紙巾、米等,更因而影響日常生活運作,如失眠、食慾差、「掛住」買口罩影響工作、讀書和人際關係,這可能是焦慮症之一。
4. 情緒會對身體有什麼變化?
情緒問題促使失眠、胃口改變,可削弱免疫能力或身體機能,增加受病毒入侵的機會,甚至出現無法解釋的痛症和不適。大家須注意自己的情緒及精神狀況,並關心身邊人,及早尋求協助。
5. 呼吸法可紓緩焦慮不安?
坊間不少聲稱呼吸法可紓緩緊張不安,包醫生解釋,若焦慮和抑鬱情緒未達至病態,呼吸法(breathing exercise)某程度上能幫助紓緩焦慮。
焦慮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均可加劇焦慮,形成「惡性循環」。呼吸法可助平復身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從而減慢心跳,紓緩焦慮。
呼吸法如何做?(按圖)
6. 食物真的可以解憂、紓緩焦慮?
「食朱古力可以令人開心啲」的說法是否屬實?對抗抑鬱症、焦慮症的食物存在嗎?包醫生釐清一點,「某些食物可處理焦慮或抑鬱情緒」的說法並非完全正確。某些食物的確可以減少焦慮及抑鬱情緒;但當已患焦慮或抑鬱症時,此時食物已無法處理及醫治症狀。
有助紓緩焦慮和抑鬱情緒的食物:(按圖)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疫情致人心惶惶 緩和負面情緒減壓抗抑鬱9項食物
值得注意,健康飲食亦有助降低患情緒病的風險。
7.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紓緩焦慮及抑鬱情緒?
在疫情陰霾籠罩下,該如何自處?情緒問題同時會影響生理狀況,不容忽視。包醫生提出數個在「疫」境中面對情緒問題的建議。
1. 繼續日常生活:如Work From Home/網上平台上課
2. 尋找生活中的寄託: 如工作/嗜好/教會
3. 定期做運動:如在家中做簡單運動,對身體同免疫力都有幫助
4. 將擔心的事情寫下:包醫生指大多數有壓力的患者會「鑽牛角尖」,寫下擔憂的事,然後再思考有沒有處理的需要,例如疫境下須思考有冇需要搶購物品或口罩
5. 互想幫助,正能量使人更正面:如果有足夠口罩,可以與有需要人士分享,為社區增添正能量
6. 正面思考:減少外出和社交活動,留在家中是一個和家人相處的機會,可與家人好好溝通、互相支持
市民要好好照顧自已,正面思考,互想支持打贏場仗。
儘管疫情沒有發生,焦慮症和抑鬱症也是很常見的情緒問題。包醫生提醒,如發現有情緒問題應盡早處理,否則或會出現併發症,例如:病徵增多,嚴重者會有傷害自己的思想、不注重個人衛生,令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所以,如出現情緒問題,要盡早處理才可幫助疫情!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買不到口罩驚慌失眠 「口罩荒」焦慮可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