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推幸福與挫折體驗望學生銘記:你總是如此優秀

撰文:郝君兒
出版:更新:

香港師生在疫情下經歷3年網課生活,期間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看到同學遇上適應的挫敗,遂連續3年開展以幸福與挫折為主題的生命教育活動,讓他們認知被愛的幸福,同時正向迎戰挫敗。

活動提供不同主題的沉浸式體驗,不說教只感受,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並鼓勵同學與家長老師分享內心。學校見證同學眼中的挫折,從「一個過程」到「帶來成長」,最後進化成「盡力而為的挫敗值得慶祝」,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得著,亦樂見師生及家庭之間關係得到改善。

不少有隱藏才能的學生,因活動而被發掘。校方找來有繪畫天份的女生領軍與同學在校外牆壁作畫,牆上一句「勇敢走向未來,你總是如此優秀」,正是學校期盼同學在未來人生路上能銘記在心的說話。

疫情下學生轉為網課上學,是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開展大規模生命教育的契機,副校長吳滿堂表示,「就算好努力適應,有時候同學上課答問題、交功課都會遇到困難,眼看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敗,我們都好想可以幫手,成績以外都想幫學生調整好心態。」當不少學校忙於追趕課程時,學校卻聯同挫折教育發起人林秋霞, 3年疫情把握每次同學可短暫回校的機會,推出沉浸式生命教育主題活動。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副校長吳滿堂表示,各式活動都希望可讓同學習慣主動嘗試不退縮,勇於表達自己,並潛而默化讓他們相信,無論做什麼事也有得著,不用害怕困難與挫敗。(林靄怡攝)

疫下網課孩子遇挫成開展生命教育契機

「幸福其實在每個人心中,只是需要找出來,並留著這些感受,當作日後成長中迎戰困境的養份。」吳滿堂表示,各式活動都希望讓同學習慣主動嘗試不退縮,勇於表達自己,並潛而默化讓他們相信,無論做什麼事也有得著,不用害怕困難與挫敗,而家長亦能看到孩子的變化,更開放內心與子女溝通,多表達欣賞不責怪,亦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王玉梅老師表示,活動中不會硬塞大道理,而是以體驗、遊戲及分享心聲等形式,讓同學消化再思考。(林靄怡攝)

不硬塞道理讓孩子內在感受

生命教育統籌老師王玉梅老師表示,活動各有主題,初小學生主要學習感受幸福,高小同學則較多了解挫敗及對未來的盼望,活動中不會硬塞大道理,而是以體驗、遊戲及分享心聲等形式,讓同學消化再思考,每次學校都會邀請家長參與,當中氛圍與互相表白是最重要的一環,有助拉近彼此的距離。

「挫節」活動就是讓孩子感受挫折,從而學會正面應對並從中成長。(Why Not Education FB)

認知挫折不用怕反值得慶祝

其中「挫節」活動就是讓孩子感受挫折,從而學會正面應對並從中成長,活動後同學分享所感,從最初他們認為挫折是過程,每個人都會遇上,後來稱挫折是讓人成長的好東西,到最後他們明白到惟當自己已盡力而為,挫折也值得慶祝,可見其心態上的轉變。

早前學校剛舉行的「幸福照相館」主題活動,家長老師和同學齊齊穿上復古打扮,把最幸福的一刻,以照片永久留存,透過「把幸福定格」,締造充滿愛與鼓勵的回憶。

去年學校為小六同學舉行「未來週」活動,教同學尋找自己未來的定位,讓他們與未來連結,對未來建立希望感,是學校送給畢業生無形但有力的畢業禮物。

藉「未來週」贈小六生無形但有力的畢業禮物

與讀書考試最不同,生命教育難以量化成效,但從學生的神態就可看到其成長與所得。吳滿堂副校長提到在挫折教育薰陶下,有眼疾男生憑毅力應對網課困難,並獲得「卓越領袖」、「毅行之星」等殊榮。亦有女生活動中以畫作分享感受,被發掘其繪畫天份,校方遂邀請她帶領同學在校舍外牆作畫,當中寫上「勇敢走向未來,你總是如此優秀」,正是學校對每個同學的鼓勵,期望他們在人生路途上銘記。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的校園外牆上印着「勇敢走向未來,你總是如此優秀」,希望每個學生都可記在心中,在人生路上總獲打氣。(林靄怡攝)

女生學會自我價值不止於成績

王玉梅老師則最記得有內向女生,雖身為健美體操隊成員,惟因學業一般感自卑,但在「未來週」活動最後環節,當每個同學都要走過紅氈,自選最後的站定動作時,這女生勇敢請老師幫忙扶一下,讓她展示舞姿,「這令我大感欣慰,因她終於明白不只有學業才能反映自己價值,她的才能一樣備受欣賞。」

活動後孩子感到內心有力量想做得更好

林秋霞為學校策劃過多項創新有趣又有意思的挫折教育活動,3年間見證著孩子的變化,她指每次活動都能將大人與小孩的距離拉近,大家打開心窗說出真心話,其中一次活動後小朋友向她分享感受,提到自己「內心好暖,有點開心又傷感,但內裡有種力量讓我想做好一點」,令她大感觸動,她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從活動的體驗中接收到那份力量,有能力從挫折走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