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與校長對談:盼孩子受困說出來為心靈減重

撰文:郝君兒
出版:更新:

「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住你。」電影《年少日記》中,鄭Sir這樣安慰情緒受困的同學。香港不少學童可能亦正面臨學業、家庭或社交等種種不為人知的困難,他們需要的,也許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說法,而是一種陪伴與理解。

剛於台灣金馬獎獲得最佳新導演的《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回港即馬不停啼連環謝票,電影票房截稿前已衝破千萬大關。他日前重回電影中重要的學校場景,平庸哥哥禮堂中羨慕資優弟弟的鋼琴表演、老師們討論無署名遺書的會議室,都是在天水圍潮陽百欣小學中拍攝,羅宇彤校長借出校舍,更與家長同學們粉墨登場,一起擔當臨時演員,他說想支持導演、支持港產片,更是支持故事中給予空間讓各界反思的深層意義。

當卓亦謙導演遇上潮陽百欣小學羅宇彤校長,兩個身處不同崗位的大人,他們對香港學童的壓力各有體會與感想,但共通的都希望香港孩子們能快樂成長,受困時學會說出來找人幫忙,說不出來也不用勉強,一時之間解決不了沒關係,抒發了就可為心靈減重。有時候大人的陪伴與理解,比批判更有用。

(廖雁雄攝)

🔑香港孩子讀書壓力大

卓:香港小朋友讀書壓力一向好大,今次寫入故事中,我都有加入一些自己的感受,疫情期間大家有更多時間在家,瞓多一點、和家人相處多一點,壓力的確會減少。現在復常,不止小朋友,相信對大人都一樣,當有一段時間壓力減少,現在要重回戰場,自然會覺得好大壓力。

羅:小朋友讀書一定有壓力,完全躺平無壓力並唔現實,學習要有適當目標,但作為校長,我會希望達到平衡,現在學校興趣班增加至50多組,我們想學生讀書雖然辛苦,但在學校都玩得開心,尤其是疫情後學生們的確需時適應,我好想學生想到回校是開心的,能有愉快心情有效學習。

我們亦常常鼓勵同學每個人都有不同才能,當學霸不會被視為唯一成就,在藝術、體育等方面有傑出表現一樣係有成就,小四學生在濕地公園為遊客講解展品都是成就,學校同家長如能畀多點機會小朋友,他們會覺得被認同,會覺得開心。

小朋友讀書一定有壓力,學習要有適當目標,但我希望可達到平衡,想學生在學校玩得開心,能有愉快心情有效學習。
潮陽百欣小學羅宇彤校長
(《年少日記》劇照)

導演與校長因電影而相遇,他們都認同,劇情中學童受壓其實不只是情節,更是現實,一齣電影,他們各有反思。

🔑《年少日記》的反思

卓:好多觀眾睇戲後同我分享他們的自身故事,每個都好觸動我,我唔係專業人士,我根本提供不到任何解決方法,拍攝時我並不相信會有很多人想看這齣戲,但我拍這個故事,是盼望大家都願意將困難和唔開心說出來,最少心裡會舒服一點。

我是一個不太會說出心底話的人,患抑鬱時我也沒有特別和家人提及,有時唔開心並不容易說出來,因不知從何說起,又怕說出來令身邊人難過,但其實未能即時解決也沒所謂,不要害怕說出來,不要困死自己。

雖然拍攝《年少日記》時我好擔心,怕做得不夠好,但拍完後先發現原來我真係好鍾意拍戲。其實我好幸運,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未來我希望有機會到學校同學生交流,可能都係因為我想好似返到以前,話畀小時候的自己知,「阿謙仔,你如果知道自己喜歡咩,就要窮追猛打,唔好放棄,原來好多人長大了都唔知自己鍾意咩嘢,所以你搵到鍾意的事,就要捉實佢。」

羅:電影中小朋友遇到的壓力,例如家庭、學校、朋輩影響等都很真實並立體地呈現,我鼓勵同事一同看這部電影,會同老師們一齊去反思點樣可以做得更好,點樣可以更關顧到小朋友,在他們需要時提供幫助。

每個觀眾看戲後向我分享的自身故事,都好觸動我,我不是專業人士,我提供不了任何解決方法,但正如我拍這部戲的盼望,把困難和不快樂說出來,最少會舒服一點。
《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
《年少日記》劇照

人生總有不快樂的時候,可是人愈大,愈難把心中不快說出來,不想說不懂說,只把情緒問題壓下,情願諱疾忌醫。

🔑正向面對情緒問題

卓:小時候讀書唔好,我會怪自己,自責不夠努力,到長大後才想明白,其實我是不開心,影響了學習的動力;我好認同校長的看法,好希望大家討論情緒困擾可如討論傷風感冒一樣,兩者性質其實好似,遲早會好返,大家不應該諱疾忌醫,要理解求助是很普通的事。

羅:情緒受困就找人溝通,不用積累,有時別人提醒一句已可茅塞頓開,大人都有大人的壓力,要正向去諗,總會過去,在壓力漩渦中感到難受需要幫手很正常,這個艱難時刻每個人都會遇上,好似香港社會情緒病都愈來愈普遍,大家把困難拿出來說,不要避忌,尋求專家疏導才可早日解決問題。

(廖雁雄攝)

受困時成人也不懂面對,於小孩子而言就更難,導演與校長坦言他們也走過小時候,回首當時此刻,他們都覺得有些東西可更早讓孩子學會。

🔑小朋友需要學會...

卓:不論大人或小孩都一樣,要接受自己會有唔開心的時候,要接受人生總有傷口,不可能永遠開心,遇過痛苦更會珍惜當下,我認為最重要讓孩子學會不要藏起內心感受,雖然很難,雖然大家會怕被標籤,但說出來就會有轉機,這是我從女朋友身上學會,她教我要分享感受,不要吝嗇說愛,不開心亦要分享。

羅:每個人成長總會有好多挫敗,孩子們需要學會接納自己,認識自己同時學會關愛他人,亦要學會點樣處理自己的情緒,培養足夠抗逆力,學校都有成長課、講座等教他們面對壓力同未來的困難,希望他們認知身邊有支援,學會分享與抒發感受,不會走到極端的一步。

當沉沒在情緒漩渦,有時候身邊人的一句關心說話或已可拉回溺水者。學童正焦慮,導演與校長很想向他們說上這一句。

🔑想向受情緒困擾的孩子說的一句話

卓:每個人唔開心原因好複雜,好難一概而論,我會同佢講,「唔開心係OK的,唔好怪自己,好多嘢都唔係你的錯」。

羅:我有認真睇戲,我想借用電影中的一句,「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會陪住你」,有時候陪伴比一切都更重要。

人生就是在起跌中徘徊的成長長途賽,跌倒後再站起來,就能重新進發,認知想要的幸福,就是努力邁步的方向。

🔑幸福是…

卓:我覺得幸福是我可以言行合一,好自在地做自己,想笑就笑,想喊就喊,接受自己所有的缺點,我現在也努力做緊。

羅:我覺得首先要身體健康,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我喜歡教育,現在我可以從事教育,並且做校長這崗位帶領老師,是實現了自己的抱負,這在我心中是一種幸福。

(廖雁雄攝)

學童壓力短期內難解,如導演如校長如你如我的大人們,總有可以伸出援手的地方,在不同的崗位擁抱受困的孩子。

🔑成年人可以做的事...

卓:開拍的時候我好不安,怕消費了這個議題,怕人看後模仿,但我真的好想有機會同大家去傾,把問題拿出來討論,好多人問我下一部電影的計劃,我不想太急去做,正因我仍有好多問題得不到答案,我會想試下走入校園,參加講座同大家交流。

最近我亦幻想利用片中的小河馬,創作有關牠的單元小故事,例如牠如何學識欣賞自己,又例如牠誤會河馬爸爸不喜歡自己,透過溝通才知道爸爸愛牠,這樣也很有意思,不一定要沉重,不一定要用電影去反映社會問題,好多不同方法都可以去試。

羅:學校一直好關心同學的情況,疫情前學校一直有做「袋鼠爸媽」,由老師去關心有需要的小朋友,好似袋鼠媽媽一樣陪住佢哋同佢哋傾心事,亦會進行家訪,現在已經重啟,並將兩者合而為一,老師同小朋友先建立良好關係,大約明年初再去家訪,和家長一齊支援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