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推AI輔助教學 成創意催化劑激發學生潛能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推AI輔助教學 成創意催化劑激發學生潛能
撰文:金敏琍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AI)輔助教學熱潮席捲教育界,余振強紀念中學是學界推展AI教育先行者之一。學校在2023年初,已為全校老師提供了AI的培訓,教授他們有效運用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提供更優質教學。在2023/24 學年,校方更全面鼓勵學生善用 AI 工具,激發創意思考並解決問題。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表示,AI教育在學校推展多年,非但沒有扼殺學生創意,相反更放大每位學生的創意潛能。「現在學生很識玩,激發了他們更高層次的想法,例如學生叫AI寫文章,講快樂不要有快樂兩個字、講孤獨不准有孤獨兩個字。」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黃浩謙攝)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黃浩謙攝)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表示,學校不是為AI而AI,他認為教育的核心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啟發學生成長和創新能力的機會。

掌握AI技術操作 成未來社會主角

楊校長坦言AI正衝擊整個世界,很多職位被AI取代,「識用AI的人去替代不懂AI的人,希望學生在這方面盡快熟練掌握AI操作,更有競爭力,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角。」因此早於2023年底,余振強紀念中學已推出專為老師和學生設計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守則》,以確保在應用過程中保持責任感和倫理意識。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在2023年教師發展日,要求全校老師嘗試以AI回答模擬刁鑽問題。(余振強紀念中學提供圖片)

全校逾9成老師用AI支援教學 節省7成時間

現時全校有超過9成老師運用AI支援教學,除了設計教案、測考題目外,老師還會在課堂中活用AI工具,進行小組討論等協助學習活動。

「每位老師相當於多了一位私人教學助理。在準備課堂或工作紙時,AI 可節省約7成的時間,讓老師能集中精力在創新和教學上。例如,有些老師的創新想法可以輕鬆交給 AI 製作初稿,迅速轉化為實際的教學資源。」

在學生層面方面,目前全校學生都可以使用AI工具,楊校長稱學生尤如多了一位全天候老師。 「AI 就像是每位學生的 24 小時私人補習老師,能即時回答他們的問題。尤其是預習環節,學生可以提前掌握課堂所需的前置知識,而課堂上則專注於進行高階訓練,例如分析和評鑑。」

余振強紀念中學有超過9成老師運用AI支援教學,除了設計教案、測考題目外,老師還會在課堂中活用AI工具,進行小組討論等協助學習活動。(余振強紀念中學提供圖片)

AI結合教學短片、電子平台成效佳 數學小測近乎全班滿分

楊校長表示,學校現時靈活結合 AI工具 、學校短片資料庫及電子教學平台上隨機練習, 可以解放學生和老師的時間,讓師生在課堂上聚焦較高階的思維訓練,分析及評鑑等。

余振強紀念中學自2015年起,為每一個科目、每一堂製作教學短片輔助課堂教學,至今已累積逾1.5萬條短片。學生上課前先觀看教學短片備課,再在電子學習平台上完成隨機練習題。練習題由老師根據課堂重點設計,每條題目都有即時解釋,學生答錯可馬上了解錯誤原因,並無限次重試直至掌握概念為止。如果仍有疑問,學生還可以運用 AI 工具進一步提問,獲取幫助。

楊校長說,「這種結合 AI 和短片資源的學習模式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舉例來說,中三某班幾乎全班數學小測取得滿分,另一位中三學生甚至提前完成了整個學年的課程內容。」

校長不認同AI扼殺學生創意  學生學懂如何發問

坊間憂慮AI或會扼殺學生創意,令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減弱,楊校長對此持相反意見。他認為AI 本身並沒有創意,但卻能成為學生創意的催化劑,「要教識學生識得發問」。

以學生參加辯論比賽作例子,他指學生將辯題輸入AI,請 AI 協助列出反方的強有力論點,然後分析這些論點的弱點,並為自己的立場提供具體數據和證據支援。「這種過程不僅需要批判性思考,還能激發學生找到新穎的應對方法。」

楊校長鼓勵學生要具批判性思維,不能只盡信ChatGPT,因為不同AI軟件有各自強弱項,「要問多幾個比較」。

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楊學海指,AI 本身並沒有創意,但卻能成為學生創意的催化劑,「要教識學生識得發問」。(黃浩謙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