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裘錦秋中學辦樂齡作品展 營造舞台讓學生從解說作品建立自信

撰文:盧勁揚 凌雯靜
出版:更新:

科技造福人群,不只是口號,還能親手實踐出來。裘錦秋中學(元朗)推出專為中三學生而設的樂齡科技課程,為期一學年。學校早前舉行校內創科展,讓學生展示構思和成品,然後由任教STEAM相關科目的教師及中一、二學生分別負責評分及投票,營造舞台讓所有中三學生都機會向其他人講解自己的想法,從而建立自信心。有參與課程的同學直言,透過今次課程她有機會參觀科技公司,親眼見識林林總總的樂齡高科技產品,感到大開眼界,「原來科技可以幫到老人家咁多」。

裘錦秋中學(元朗)推出為期一學年的樂齡科技課程,早前舉行校內創科展,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構思和成品。(盧勁揚攝)

課程着重設計思維 學生設計人工智能藥盒

裘錦秋中學(元朗)於今個學年(2023/24)推出樂齡科技課程,讓中三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融合初中電腦科、設計與科技科及STEM科所學到的知識,將不同技能呈現。課程要求同學運用科技知識,為長者構思及製作一個智能裝置。副校長譚慧芬指出老年化問題是全球社會議題,這是很好的機會讓學生關注,並學習愛身邊的老人家。

課程由去年9月起分組構思裝置,由最初天馬行空的想法,收窄到三大類產品,包括智能手錶、智能拐杖及智能藥盒,除了製作成品,亦需要設計大型海報及拍片介紹整個設計思考過程。其間又安排學生參觀在會展舉行的樂齡科技展,並到內地科技及AI公司觀摩,過去的4至5月則設有課後工作坊,聘請外來機構指導學生製作產品。即使學生最終未能完成作品,但仍能透過觀摩同學作品互相學習,而老師們的讚賞亦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其中一組學生製作一個名為「樂齡吃藥易」的智能藥盒,希望能方便長者定時及定量吃藥,其組員包括鄒永樂(左)、陳家樂(中)、陳嘉欣(右)及張雅詩。(盧勁揚攝)

其中一組同學製作一個名為「樂齡吃藥易」的智能藥盒,顧名思義是方便長者定時及定量吃藥。同學們運用AI、micro:bit及鏡頭製作一個智能藥盒,當裝置探測到長者經過時,便會自動派藥,當中設置顏色分辨器來分辨不同藥品種類,讓他們按時吃適合的藥物。雖然只是初步設計,團隊明言希望未來可將裝置改進成更加便利和小巧,真正能方便長者使用,攜帶外出。

組員鄒永樂同學表示此樂齡科技課程具有挑戰,而最深刻的一幕是老師於課後與他花了3個小時,一起找出編程上的解決方法,令他很有成就感,更間接幫到其他製作藥盒的組別。陳家樂同學就指課程啟發了他對STEAM的興趣,參觀校外科技展及科技公司後擴闊眼界,「原來世界上有更高科技的東西,很厲害,我自己都想整,愈砌愈high(情緒高漲)」。

另一位組員陳嘉欣表示課程打破了她對樂齡產品的刻板印象,「(以為)就是拐杖、普通藥盒及運動手錶,但今次真正接觸到原來老人家產品都可以咁高科技」,坦言以往沒想過長者與科技會有關係,但親身接觸這議題後,發現科技對樂齡人士大有幫助。

見證學生態度變積極正面 留守學校趕工完成作品

譚副校長見證學生態度變得積極正面,非常投入課程,很緊張自己的作品。(盧勁揚攝)

課程不但為學生提供知識及技能,更幫助學生建立正向價值觀。譚副校長就留意到不少學生於參加課程期間,態度有明顯轉變,她舉例其中一組學生在構思過程中,學懂從照顧者和樂齡人士的角度出發,想到很多人忙着出外賺錢,較少理會家中長者,「就想是否要為經常留在家中的長者做一些東西」,最初打算設計一個視像聊天的應用程式,後來鎖定讓長者準時吃藥的方向,然後不斷改良,「雖然好多人都正在做,但他們都想透過自己的手去幫助家人」。

譚副校長亦見證學生態度變得積極正面,最初一下課就「收工」,但後來同學們都願意付出時間和心機,科技展前兩星期更是留守學校電腦室趕工,看出他們很緊張自己的作品,非常投入。而學校安排中一二年級同學參與投票,是讓他們預先看看中三同學的成果,好好準備,「他們將來都會做,要帶着這個精神,早些學技能,希望他們青出於藍」。

STEAM教育助學生覓志向 培養正向價值觀

梅志文校長指透過STEAM課程及活動體驗,希望學生能及早認識相關科目及未來出路,從而早些為大學選科預備。(盧勁揚攝)

樂齡科技課程是裘錦秋中學(元朗)的STEAM課程之一,梅志文校長指學校大力推動STEAM教育,是希望學生經過六年中學生涯後,選到適合自己的大學學科,透過STEAM課程及活動體驗,及早認識相關科目及未來出路,「接觸更多STEAM學科,合適的話到中四時自然會選擇數理相關課程」。他期望學生看得更遠,升高中選科時已經為大學選科預備,既避免升讀高中後才發覺選修科未能滿足心儀大學科目的要求,亦能看着目標自發行動。

梅校長提及學校的STEAM課程除了常見的編程和機械人外,較有特色的有食物科學。另外,近年AI(人工智能)熱潮冒起,該校亦有教導學生使用AI及ChatBot工具,從中加入媒體素養元素,如指導學生分析答案有否做足資料搜集或驗證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