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灼見|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類教師?
文:天佑小學校長李喜森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類教師?」這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人工智能在全球迅速發展,對我們的生活和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在各行各業中,人工智能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教育領域上也不例外,因爲人工智能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包括:
1.個人化學習:
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推薦相關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它能夠快速分析學生的優勢和弱點,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
2.即時反饋:
過去,老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批改作業、登錄成績、分析試卷問題效果等,才能提供回饋和改進方案。而人工智能卻可以輕鬆地整理數據並提供即時回饋,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困難。
3.自動化和節省時間:
人工智能能夠自動完成一些繁瑣的教學任務,如生成高水準的評估作業、整理學生成績報告,從而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這樣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個別需要。
然而,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完全取代人類教師仍然是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以下是一些筆者個人的觀點:
首先,人工智能只能充當教學助手的角色。在教師不在場時,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即時支援,解答學生的問題或提供標準化的解釋。然而,人類教師能夠與學生建立情感連結,感知學生的真實需求和情感,並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這種情感聯繫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其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培養學生的其他技能,如批判性思維、創造力、解難能力和溝通技巧等。這些技能通常需要教師的陪伴、啟發和指導,才能促使學生成長。此外,人類教師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能夠靈活應對不同情況下的學生問題,反之,人工智能卻無法在這些方面發揮任何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適當地使用人工智能,讓他們從中受益,但不應該將人工智能作為取代努力和欺騙的手段。因爲,當部分學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作業時,其他學生可能會處於不公平競爭的狀態,這也需要我們關注和解決的。
總結來說,教育是一項充滿人情味和專業性的工作,儘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目前的技術仍無法完全取代人類教師的獨特角色和能力。因此,我們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夠保持「有教無類」的精神,繼續真心對待每一位獨特的學生,並借助人工智能的優勢,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作者簡介:李喜森先生現爲天佑小學校長,從事教育事業33年,在校致力推動生命教育——「蝴蝶保育計劃」,期待學生能夠懂得珍惜生命。李校長也熱愛書法藝術,現爲香港書法專業人員協會執委之一,並在每個主日於馬鞍山聖方濟堂以歌詠團團長的身份推動堂區之福傳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