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紅線試探時代結束 內地微信公號為何遭封殺
6月8日,內地網絡管理部門對一批借助社交網絡進行傳播的自媒體進行關停,引發爭議。《多維新聞》分析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作為監管方,與被監管的網絡自媒體互相謹慎試探彼此紅線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政府已經有了明確的理念開始管治網絡自媒體。
在6月7日,「卓偉」、「全民星探」、「名偵探趙五兒」、「風行工作室」、「娛樂圈揭秘」、「八卦_我實在是太CJ了」等一批明星八卦相關的帳號,在微博和今日頭條等平台被封掉之後, 8日晚上7點左右,借助微信進行傳播的公眾號「毒舌電影」、「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南都娛樂周刊」、「芭莎娛樂」等25個微信自媒體公眾號被封號。被封號的公眾號頁面顯示:帳號涉嫌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
因為這些自媒體公號分別擁有大量的訂閱讀者,因此這次「封殺」,在內地輿論場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同時,據內地媒體報道,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一點資訊、優酷、網易、百度等網站,責令網站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用戶帳號管理,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健康向上主流輿論環境,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藝明星緋聞隱私、炒作明星炫富享樂、低俗媚俗之風等問題。
「封殺」之前的鋪墊
關注內地媒體生態的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對於娛樂新媒體大規模「封殺」並不意外,因為官方早已做好了鋪墊。近期,中國網絡信息監管部門多次出手對網站運營方加強監管。就在今年5月底,網信辦出台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公共社交媒體帳號也納入管轄範圍,並規定只有新聞單位(含其控股的單位)或新聞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才能申請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布服務許可。
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中,也規定了「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利用網絡從事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發現違規的,政府有權處置。」
對於此規定,內地新媒體從業者普遍認為官方正在「收緊口袋」。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介紹,新聞信息主要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事實上,對於哪些新聞可以發很多公眾號還是疑惑,每個地域對「新聞」的管控範圍也不一致。近日,有運營者在其公眾號論壇上發布了當地公路塌方道路不通的消息,被當地有關部門查詢。此外,對當地的其他民生資訊,該公眾號也表示處處受限,不再可以想發就發。
言論自由與惡評傷害電影產業
內地網民對於政府叫停側重娛樂八卦帳號的做法頗多認同。不過有網民擔心,政府此舉是否有違言論自由之嫌。
更多的討論焦點卻落在了「毒舌電影」這個公號之上。與其他被封殺的新媒體公號不同,「毒舌電影」主要聚焦電影評論,在內地擁有數百萬的訂閱用戶。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A輪融資,由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領投,據悉稱此輪融資完成後估值3億元人民幣。
對此有網民質疑,如果封掉那些關注藝人八卦的公眾號是為了治理內地網絡環境,那封殺掉讀者評價較高的「毒舌電影」,讓人疑惑此輪封殺的標準是什麼。值得注意的是, 「毒舌電影」曾頻繁批評中國電影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在2016年年末,官媒《人民日報》曾刊文,認為「惡評傷害電影產業」。
中國政府VS私人媒體
海外觀察人士將此次中國政府對新媒體的管理稱呼為「擴大化」,因為中國政府通常在時政新聞領域比較謹慎,甚少波及娛樂新聞。
有內地媒體從業者表示,此事件真正要關注的問題是,在中國,因為其社會主義國家屬性,因此過去六十餘年一直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無論是哪家媒體,即使是以「敢言」著稱的《南方周末》,都是「黨報」,隸屬中共。因此1949年之後,內地幾乎就沒有出現過「私人媒體」的概念。
但是伴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包括「毒舌電影」在內,都是不折不扣的「私人媒體」,不隸屬任何一個報業集團。如何應對這種新的媒體業發展趨勢?當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遇到新的產業管理問題,中共該如何應對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私人媒體?這考驗監管與被監管的雙方。
如果說此前,他們都在謹慎的試探彼此的紅線,今天伴隨著一系列網絡法規的頒布,這種試探結束,中國政府似乎有了新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