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重力波】中國設「天琴計劃」研究 關鍵技術已有進展

【發現重力波】中國設「天琴計劃」研究 關鍵技術已有進展
撰文:傅霾澈
出版:更新:
重力波的研究只是剛剛開始。(網上圖片)
重力波的研究只是剛剛開始。(網上圖片)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佈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重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的預言。中國近年亦積極展開研究,2015年7月正式啟動重力波探測工程「天琴計劃」,部分關鍵技術已有具體進展,目前正在立項中。

據《中新社》報道,中山大學「天琴計劃」以重力波為研究中心,為空間重力波探測計劃作準備,並制定了探測計劃的實施方案和路線圖,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究。

根據此前的設想,「天琴計劃」將主要分四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完成月球/衛星激光測距系統、大型激光陀螺儀等天琴計劃地面輔助設施;第二階段完成無拖曳控制、星載激光干涉儀等關鍵技術驗證,以及空間等效原理實驗檢驗;第三階段完成高精度慣性傳感、星間激光測距等關鍵技術驗證,以及全球重力場測量;第四階段完成所有空間重力波探測所需的關鍵技術,發射三顆地球高軌衛星進行重力波探測。

完成全部四個子計劃,大約需要20年的時間,投資大約150億元人民幣(約180億港元)。

此次歐洲科學家率先探測到了重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的預言,對於實施「天琴計劃」的影響如何?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表示,「這個發現僅僅是人類探測重力波的開端,因為這個發現僅僅限於可能輻射重力波很多種源中的一種,即合併的雙黑洞系統,且處於銀河系外。」


歐美科學家探測到4次重力波 為迄今最大黑洞合併事件

撰文:高源樺
出版:更新:

美國「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和歐洲「處女座」(Virgo)重力波探測器研究小組上周六(1日)於「重力波物理和天文學」研討會上宣佈,已探測到4次由黑洞合併產生的重力波,其中一次是迄今已知最大、最遠的黑洞合併事件。

新華社周三(3日)報道稱,最大黑洞合併事件發現於2017年7月29日,兩個黑洞合併過程中有相當於5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以重力波的形式釋放,合併後的新黑洞質量相當於80個太陽,這是人類迄今所觀測到、距地球最遙遠的黑洞合併事件。另3次黑洞合併事件則發現於2017年8月9日至23日期間。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天體物理學家潘科夫(Chris Pankow)發表聲明稱:「重力波讓我們對黑洞的數量和性質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這些測量將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宇宙中最巨大的恆星是如何誕生、生存和死亡。」

重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類似石頭丟進水裏產生的波紋。黑洞、中子星等天體碰撞過程中或會產生重力波。自2015年以來,科學家已探測到10次由黑洞合併事件產生的重力波,另外還探測到1次由兩顆中子星碰撞產生的重力波。

(新華社/太空新聞網)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