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得主出書論計劃生育得與失 中文出版商望而卻步
普立茲獎,新聞界的至高榮譽,對於新聞從業者來講亦是「光環」。然而,近日有美媒稱,普立茲獎得主方鳳美的書翻譯之後卻無中文出版商問津,只能將新作放在網絡上免費發行。
究其原因,則是全書圍繞內地一個至今仍然敏感的話題——計劃生育。
據《美國之音》報道,由於沒有找到願意為其新作《獨生:中國最激進的實驗》(One China: The Story of China's Most Radical Experiment)進行出版發行的中文出版商,普立茲獎得主、原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方鳳美決定將其新書在網絡上免費發行,她呼籲讀者們能夠自發捐款以幫助她支付出版此書的一些開銷。
方鳳美在其新書的按語中說,儘管當前中國的計劃生育法規放寬,曾經施行的「計劃生育」轉為「二胎政策」,但出版界對於「禁書」的審查越加嚴格。她表示,曾經有意向她購買此書版權的中國公司,也認為此書很難通過官方審查,因此改變主意。「敢於出版大陸『禁書』的香港書商無故失蹤,後又在電視上認罪,導致香港的出版業前景更加暗淡」,沒有香港和台灣出版商願意出版她的書。
方鳳美在接受財經媒體《Quartz》的採訪時說,她原本以為中國當局修改了「計劃生育」政策後,這個問題不再會是敏感內容,但顯然現在「計劃生育」仍是敏感話題。據《Quartz》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出版商表示,最近香港與內地海關大量查扣書籍,導致那些曾經到香港買書的消費者止步。方鳳美表示,她希望在這本書被中國當局封殺之前,盡可能讓更多的讀者看到。
在這本書中,方鳳美探討中國政府自1980年起在全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揭露中國政府不想讓外界知道的真相,包括踐踏人權,強制婦女墮胎等現象,以及該政策造成的社會問題及其對未來幾十年的影響。整本書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講起,失去唯一孩子的家庭,夫妻大多已過生育年齡不能再育第二孩,終釀「失獨家庭」慘劇。大地震的震撼,成為她探索旅程的開端。
一百多頁的篇幅,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強制流產、結紮等計生亂象外,更深度揭露了一個個有關「嬰兒」的故事——孤兒院、跨國領養中國女嬰、試管嬰兒、出國生子、代孕、性愛充氣娃娃行業興起……當然,種種亂象之外,計劃生育確實為中國免除了一至兩億的出生人口,也有人佩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更提出應當實施一套全球性的「一胎」政策。方鳳美在其網頁公關問答中作出回應:但這卻是一個包括強制墮胎和絕育的系統,如此這般,為何我們要拯救地球,而非人性?
在談及誰是在寫作過程中令作者最值得紀念的人物,方鳳美提到她曾經遇到一位現在住在美國西岸已經退休的前中國家庭計劃官員。這位女士自己承認曾經負責超過一千五百多次的強制墮胎,而她剛才分送完糖果給萬聖節上門的鄰居兒童。方鳳美說這個對比實在是太怪異了。還有一位退休官員,他向方鳳美描繪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場面:那是他第一次在晚間去逮捕一個擅自違規懷孕的婦女。他描述他如何追趕那大腹便便的準母親進入一個水塘;她站在水裏,水深及頸,在黑暗裏慟哭。他所描述的這個場面───在黑暗裏哭泣的婦女和盤旋在這個水坑旁如同捕食者的官員。凡此種種都令作者難以忘記。
更引人關注的是,書中提到,對中國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計劃生育,卻是由與人口學並無太大關聯的中國火箭專家一手打造。
「計劃生育政策由火箭專家打造」
方鳳美在書中稱,與人口學並無太大關聯的火箭專家,打造出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而事實證明,他們並不是人類行為的最佳評判者。英國廣播公司早前亦引述《泰晤士報》專欄文章稱,1978年中國火箭專家宋健出訪芬蘭,並第一次接觸到西方知名智庫——羅馬俱樂部發表的《增長的極限》,該書預測人類文明在人口擴張和資源萎縮的情況下面臨崩潰的危險。宋健對該書使用的數學推算模式深感興趣,因為他看到用來推算彈道導彈的數學模式同樣可以用來推算人口增長。
回國後,宋健將該理論本土化,創立「人口控制論」並於1980年發表聲稱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研究《百年人口預測報告》,稱倘若不加以控制,中國的人口到2050年將超過40億。而考慮到當時中國的現狀,經過六七十年代的文革大清洗,國防科學被認為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因此列為重點學科,而人口學所屬的社會科學卻失去了應有的資源和尊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計劃生育才會由與人口學並無太大關聯的火箭專家打造而來。
然而,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試圖通過減緩人口增速來解決極端貧困和資源有限的問題,三十多年過去,卻也帶來一系列社會影響,很明顯的是人口老化,而過度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也已經構成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同時,性別失衡亦是另一個「苦果」,在「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下,特別是在貧困落後的地區,男性比例遠高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