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合建馬六甲海峽最大港口 新加坡媒體質疑具戰略目的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皇京港項目概念圖。(網絡圖片)

投資逾300億馬來西亞令吉(約港幣530億),由中國和馬來西亞共同建設的馬六甲皇京港項目(Melaka Gateway),因處於馬六甲海峽的戰略位置,引起新加坡媒體質疑中國建設皇京港具有戰略目的。

綜合早前報道,馬六甲皇京港項目是一個大型的填海綜合發展項目,屬於馬來西亞國家級二號工程,由三個人造島和一個自然島嶼組成。項目總開發商凱傑發展有限公司於今年9月1日與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簽署價值300億馬幣的「投資、開發和建設」協議備忘錄,共同開發及建設皇京港項目。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曾經指出,它是中國和馬來西亞、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是一個液體專用碼頭,預計在2019年竣工,屆時將超越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上最大的港口。其奠基儀式已在今年10月19日於馬六甲舉行。

海峽時報:建設馬六甲港口不單是基於商業利益

新加坡英文媒體《海峽時報》 (The Straits Times)14日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在馬六甲港口計劃的戰略意圖引發質疑》(Malacca harbour plan raises questions about China's strategic aims)的文章,質疑中國的戰略目的。

文章質疑中國積極參與馬六甲港的建設,不單是基於商業利益考量,同時與其在馬六甲海峽的關鍵戰略利益有關,並引述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馬中關係專家Johan Saravanamuttu說:「馬六甲海峽存在戰略性因素。它通常以經濟存在開始,進而發展成海軍存在,因為中國將有義務確保其商船安全通行。」

文章稱,雖然馬來西亞政府表示,因為巴生港到2020年將達到吞吐量的頂限,所以需要建設新港口,但馬國政府去年委託世界銀行所做的研究顯示,馬來西亞其實沒有必要在西海岸建立新港口,因為現有設施尚未達到飽和點。此外,巴生港的兩個運營商已提出擴建計劃,要將港口吞吐量增加一倍。文章更引述不具名物流業者說:「由於這項馬六甲港口交易似乎沒有邏輯,許多人質疑這是否與軍事而非商業利益有關。」

皇京港位於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市。(資料圖片)

央視批評新媒「妄加揣測」

海峽時報的質疑引起中國中央電視台反駁,並批評新加坡媒體近日「妄加揣測」中國在馬六甲建設軍港。

央視18日報道稱,中馬計劃在馬六甲海峽建造新港口皇京港,旨在提升雙邊貿易和促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航運物流,並稱此項目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好事」。

報道引述軍事評論員曹衛東表示,新港口建成後,可能對新加坡的港口設施或經濟利益造成比較大的衝擊,所以新加坡媒體才揣測中國可能將港口用於軍事目的,並指相關媒體對港口建設「進行軍事上的指責是毫無道理的」。不過,曹衛東也補充指,新港口建好之後,中國派軍艦執行搜救或人道主義援助及搶險救災等任務,包括在亞丁灣護航時,從新港口「進行補給都是有可能的」,但強調這是「為整個地區人民利益服務」,並非為中國的軍事擴張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