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韻詩事件不只是「茶杯裏的風波」 中南海有路線之爭?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何韻詩遭「越境」封殺事件或者不只是「茶杯裏的風波」…(何韻詩Facebook圖片)

或者過多一兩個月,今天還吵得面紅耳熱的中港民眾,就會忘記了何韻詩遭「越境」封殺這件事,不再爭論她是否「港獨份子」,又是不是咎由自取。可是一葉知秋,這宗政治熱話雖則可能只維持到一時熾烈,但其餘溫與迴響大概於未來仍會揮之不去,隱約透露中央內部就未來治港方向,也許尚未有定案,未達成一致政策方針。

張德江「看、聽、講」三字言猶在耳

不足一個月前,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下訪港,作為主管港澳事務的政治局常委,他表明要於此行「看、聽、講」,期間親自接觸香港各派別人士,破天荒以國家領導人身份,會見內地官方稱為「反對派」的泛民議員;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便稱此舉顯示中央「願意和香港各界理性溝通」,多聽取香港社會各方不同意見,可見張德江此行確有懷柔示好之意。

張德江返回北京後,香港各界當然未天真到以為,單憑領導人一次來訪,就能修補自2014年佔領運動以來累積的中港裂痕,但至少仍抱持靜觀其變的心態,且看港府與建制派如何反應,化張德江此行善意為實際行動,實現社會和解。然而「看、聽、講」三字言猶在耳,難得的和解趨勢卻已遇上阻力,來源是內地網民的民族情緒。

何韻詩早前在FB專頁,上載與達賴喇嘛的合照,之後被內地網民轉載指控她為「港獨份子」。(何韻詩Facebook圖片)
官媒《環球時報》更一貫惹火風格,一馬當先說何韻詩「並不冤枉」,確實是「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內地官方反應耐人尋味

不久前,有大陸網站特意「翻牆」偷看何韻詩的FB專頁,轉載其與達賴喇嘛的合照,指控她為「港獨份子」,與「藏獨」沆瀣一氣,批評Lancôme(蘭蔻)及李斯特林兩大國際牌子,一邊出錢邀請何韻詩出席宣傳活動,擔任代言人,另一邊於內地營銷賺錢,變相拿大陸人的錢供養「港獨份子」,激起內地網民一片罷買封殺之聲。

相信於不少港人眼中,何韻詩戴不上「港獨」帽子,甚至連「本土」也談不上,他們對於內媒替她貼上「港獨」標籤,大概感覺是一頭霧水,但其實相比何韻詩成為「港獨」代表,內地官方反應更加引人深思,不只未見審查機關壓制相關消息,控制輿情規模;官媒《環球時報》更一貫惹火風格,一馬當先說何韻詩「並不冤枉」,確實是「吃中國飯,砸中國鍋」,內地民間「自發」抵制,完全合情合理。

內地官方放任民間發洩民族情緒,或許對港人來說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假如連帶近月事件對比參照,官方反應實在耐人尋味。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及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劉雲山。(Getty Images)

《環球時報》對網信辦命令置若罔聞

於張德江訪港前約一星期,中央網信辦公開批評《環時》多次涉足敏感政治及外交話題,所作言論引起網上炒作,「造成惡劣影響和不良政治後果」,又特別提到其「武力統一台灣」網上民調,引發台民反彈,各媒體應引以為鑒,「堅決不搞民調」;於《環時》所「渲染炒作」的敏感事件當中,正正包括涉港話題。當時網信辦飭令《環時》整頓發稿及審批流程,加強管理,如有再犯即「嚴肅處理」,而《環時》亦隨即刪除「出事」文章及民調。

事隔只有約一個月,事實擺在眼前,對於網信辦的公開命令,該報置若罔聞,仍然發布「驚人」言論,還以「蘭蔻與『港獨藝人』何韻詩取消合作,對誰影響更大?」為問題,違令舉行網上民調。據悉,《環時》作為官媒,直屬中宣部管理,而該部則由政治局常委劉雲山指揮;另一方面,網信辦雖由中宣部副部長魯煒主持,但於行政架構隸屬於中央網絡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而小組組長即為總書記習近平。

事隔只有約一個月,事實擺在眼前,對於網信辦的公開命令,該報置若罔聞,仍然發布「驚人」言論…何以網信辦對《環時》會「令而不行」,事後又置諸不理呢?
何韻詩事件背後,或是反映中南海內部有不同「政治路線」。(路透社)

北京正在調整在港統戰陣營組合

何以網信辦對《環時》會「令而不行」,事後又置諸不理呢?此現象又是否反映中南海內部有不同「政治路線」,其中角力會牽連對港政策呢?張德江於訪港期間,最重要的訊息就是講清楚,北京可以接受那些反對聲音,如張曉明便引述其講話以闡述這一點:

鄉土情懷人皆有之,但香港一小部分的人借本土之名,行港獨之實,排斥一國兩制,對抗中央,已超出本土問題,屬於禍港問題。

可見不只是泛民陣營,北京亦接納「本土」此概念,大前提為合乎「一國兩制框架」,絕不許以「本土」為口號,鼓吹香港獨立。正當中央調整對港策略,調整統戰陣營組合,界定「朋友」與「敵人」,宣傳系統卻任由內媒隨意替一名藝人扣上「港獨」帽子,無人可斷定這是無心之失還是別有用意,但如果關注未來中港關係走向,箇中因由值得細思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