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誰將接任周小川? 央行新行長任重道遠
在1月25日發布的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央行行長、黨委書記周小川的名字並不在列,外界預計他將於兩會之後退休。周小川自2002年12月起擔任央行行長,破紀錄在任15年,五年前已屆65歲的部級領導退休年齡,在經過一次「破例」留任之後,有「人民幣先生」之稱的他今年終於要退休了。誰來接棒周小川?端視乎下一屆央行行長的使命。
目前央行行長熱門人選包括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央行副行長易綱。不過,近期也有消息說,作為副總理人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也可能接棒,仿照1993年至1995年時任副總理朱鎔基兼任央行行長的先例。
除了央行行長人選,有關「一行三會」合併的消息亦愈炒愈熱。據《明報》引述消息報道指,中央將公布國務院直屬機構改革方案,預料銀監會、保監會及證監會「三會」將合併,組建國家金融業監督管理總局,以加強統籌協調和統一監管金融工作。
消息又指,人民銀行將繼續存在,職責上與新組成的國家金融總局進行分工,互通金融訊息。人行將負責金融業的發展規劃、服務體系建設、金融市場統計、支付核算工作;金融總局則負責金融服務行為、金融融資投資、金融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及相應政策制定、牽頭組織並查處金融系統違法行為,維護金融業安全穩定。
此外,2月28日結束的中共第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但官方沒有公布任何具體內容。兩會前各方消息繁多,加上習近平一直以來用人別具一格,導致坊間難以判斷出接任央行行長的確實人選。
「人民幣先生」功成身退
現年70歲的周小川,是中共建政以來任期最長的央行行長。他在任內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改革,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更被視為是人民幣從交易貨幣晉升為儲備貨幣的重要里程碑。周小川也因此被海外媒體稱為「人民幣先生」。
周小川任內有過幾場關鍵「戰役」,2003年他上任之初,中國金融業可謂內外交困。受到國企長期低效的拖累,中國當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高達25%,逼近技術性破產邊緣。國際上,以美國、日本為首的官員大肆抨擊人民幣匯率,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隨後周小川大刀闊斧進行國有銀行改革,在他的推動之下,四大國有銀行從2003年開始通過一系列國家注資、不良資產剝離、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相繼成功實現境內外上市。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正式啟動,這一天,央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象徵中國金融改革邁出堅實一步,被視為周小川迄今最大的「政績」。
正是源於上述種種,令周小川變得難以替代,為三屆政府所重用。2013年1月,為了讓年滿65歲的周小川得以不受部級領導退休年齡「紅線」影響,繼續留任央行行長職務,中共高層特別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周小川模式」。在當年全國兩會上,周小川獲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並兼任央行行長職務——副國級幹部退休年齡可延至70歲。
中共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首要戰役,金融風險是當前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無論是十九大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都指出,防範及化解金融風險,守住系統性風險不發生的底線,是2018年,甚至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未來五年首要防範及化解金融風險
在這大背景下,下一屆央行行長的使命是什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重點或許有二, 一是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一起,應對可能發生的全面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簡單說,新一屆央行行長需有應對風險和處理危機能力、全面協調與統籌能力、及對貨幣政策的專業性。
郭樹清、蔣超良、劉士余和易綱等人均是央行行長的熱門人選。他們的優勢在眾多分析文章中頻繁出現,比如郭樹清地方執政和金融專長的雙重經驗,劉士余履新證監會後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建樹,蔣超良面臨金融風險事件表現出的專業果斷等,都被認為有助他們更進一步,主掌央行。
不過最近有傳言指,劉鶴有可能以副總理兼任央行行長,重現朱鎔基當年的安排。今年1月劉鶴代表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團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他當時指出,在中國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中國會針對影子銀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突出問題,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防範系統性風險。有分析指出,由劉鶴以分管經貿的副總理來兼任央行行長,正好可以妥善處理金融風險問題。
央行主政者須對外「打交道」
眾所周知,劉鶴深得中共高層的信任,是中國經濟改革頂層設計的主理者之一,他擅長宏觀把握和頂層規劃,被業界評價為「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2015年時,劉鶴以《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文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文中對於西方兩次金融危機判斷,充分展現出劉鶴有很強的判斷力和理論基礎,令人相信他是一位具有全面宏觀視野的經濟主帥。
然而,目前中國金融體系仍然處於高風險周期,例如相當多機構內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反彈壓力較大,影子銀行存量仍然較高,外部衝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等等。所以央行行長是一個實戰的位置,需要一個將,而不是帥。此外,央行要處理的具體事務涵括對外「打交道」,這就需要主政者有相應的統籌協調能力,長期進行學術研究的劉鶴在這一層面可能有所不足。
郭樹清具四大優勢
此外,地方政治經驗、大局意識、改革經驗、民間聲望也是十分重要的參考指標。相比之下,外界認為郭樹清憑着其仕途履歷和執政經驗,具有一定優勢。
第一,郭樹清的專業性毋庸置疑。在2011年接替尚福林擔任證監會主席後,郭樹清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後調往山東擔任省長,主導山東政府「全面金改」,十九大前回到中央財經系統,擔任銀監會主席,主導中國銀行監管,其業內經驗豐富,專業性極強,是中國「金融官僚」的代表人物。如前文所言,新一屆中國央行行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要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這一方面,可以說周小川「開好了上半局」,郭樹清作為現任銀監會主席、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無論從職位還是專業性來看,都符合央行行長的職業要求。
第二,相比多數中國金融官僚,郭樹清的地方執政經驗顯得極為突出。這就意味着他處理危機和全面協調能力,比多數中國金融官僚更強。當下中國政府要求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一行三會」以及發改委、財政部、中財辦等部門混業監管,在這樣一個全面協調的大佈局中,統籌全局的能力成為郭樹清最重要的政治優勢。
「改革派」形象易獲朝野認同
第三,是郭樹清的「改革派」形象,他在證監會任職期間勇於動「既得利益集團蛋糕」的改革措施,讓他在中國民間聲望頗高,出任央行行長能夠得到中國朝野的認同。
第四,在近一段時間,郭樹清替代中央政府「發聲」、「釋放信號」的做法,顯示他也得到中國決策層的信任。今年1月17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了郭樹清的專訪,郭樹清在訪問中表示,中國有少數人正在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隨後的2月23日,中國保監會發布消息全面接管保險企業安邦,安邦集團前董事長吳小暉則被中國政府公訴。此時回頭再看郭樹清講話,便明白其真正目的。 這即表明中國政府對於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視,也表明對於郭樹清而言,他能夠提前向外界釋放「信號」,是已經得到決策層的授權和信任,成為他仕途未來更進一步的註解。
未來五年,習近平在第二個任期內將專注解決中國的金融風險,致力於經濟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走過了第一個階段,但是攻城容易守城難,人民幣國際化走完第一步之後,後面的挑戰更大,新任央行行長任重道遠。
上文節錄自第10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3月5日)《誰將接任周小川? 央行新行長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包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3月5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1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