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文翠珊訪華沿經貿主調 中英「黃金時代」政治陰霾可除?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2015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當時英國首相還是卡梅倫,兩國簽署價值620億美元商業協議,雙邊關係號稱步入「黃金時代」。兩年多後,英國經歷「脫歐」震蕩,唐寧街10號易主,幾經拖延後,文翠珊終於以英揆身份訪問中國,不過時移世易,儘管中英兩國在經貿合作仍有長足發展,但政治陰霾卻揮之不掉,仍有可能削弱雙邊互信。

英國首相文翠珊由武漢轉抵北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為她舉行歡迎儀式。(路透社)

文翠珊訪華行程為期3天,於1月31日至2月2日期間走訪武漢、北京及上海三地。內地《澎湃新聞》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健分析,三個城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領域,北京代表政治,上海代表經濟,武漢則代表教育。京滬之行在意料之內,以武漢作首站亦非意外之選,崔洪健即認為別具深意:「英國的優勢東西拿出來,同時去提高英國的能見度。」

走訪武漢彰顯英國「軟實力」

《南華早報》亦提到,85所大學坐落武漢,超過100萬名學生在此就讀,文翠珊走訪當地意在彰顯英國「軟實力」,崔洪健指出:「譬如教育,因為現在教育已經成了英國比較大的一個產業了,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實則訪華代表團成員包括英國教育部門成員,以及曼徹斯特大學校長,文翠珊本人更會在武漢出席「靈動青春」教育活動並致辭,與中英兩國高中學生、大學生及青年企業家交流。

文翠珊一行在武漢簽署價值5.5億英鎊教育交流協議,英方將會派遣200名數學老師赴華學習,以及推動英語教學。此舉反映文翠珊貫徹「脫歐」前方針,英國在經濟發展仍會「向東看」,在華發掘雙邊貿易和投資機會;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2大貿易夥伴、第2大投資目的國和第2大實際投資來源地,而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2大貿易夥伴。

拒書面支持「一帶一路」整體規劃

另一邊廂,中英將簽署90億英鎊經貿合作協定,涉及「一帶一路」建設、金融、農業、科技等多個領域。雙方還將建設河北雄安科技城。驟眼看來,「黃金時代」一詞仍然名副其實,可是事實為暗湧處處,據英國《衛報》1月31日報道,英國政府消息人士證實,文翠珊此行未就「一帶一路」規劃簽署諒解備忘錄,換言之不會就中方整體方案給予書面支持。

文翠珊第一站前往武漢大學出席湖北英國教育文化交流展,與學生互動交流。(視覺中國)

近年有西方論者指責中國對歐盟政治上「分而治之」,經濟上大舉買入歐洲先進企業,而「恐華」風潮所及,中資在歐收購近月多有擱淺。儘管「脫歐」在即,畢竟英國與歐盟才是不能分割的政經夥伴,必須顧及其政治考量,如《衛報》即引述英國智庫皇家三軍聯合研究所(RUSI)主任潘圖奇(Raffaello Pantucci)意見:

這個概念(按:指「一帶一路」規劃)的廣泛性意味著你難以知道自己具體在支持什麼。你可能為很多事情背書,從一系列擾亂歐洲內部凝聚力的項目,到遙遠國家的基礎設施。

中英經貿和諧之外 更應加強戰略互信

按目前所見,中英經貿合作仍會包括「一帶一路」項目,但英國政府官員稱,就整體規劃而言,「以正確的方式實施很重要」,對此有待雙方繼續商談。

文翠珊在與李克強會談時,言稱英中兩國都支持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而更提及英方願同中方推進「一帶一路」合作,然而主要的探索方向仍然限於創新、金融、保護知識產權、人工智能等領域作。是次文翠珊訪華,一如其他歐洲國家領袖,對華興趣僅止於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一旦觸及戰略規劃,雙方政治互信深淺便水落石出,相信在風光簽大訂單背後,中國或需增強與歐洲各國「政治互信」,才能致令對外政經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