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專家:有助改觀甲骨文研究低迷情勢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據中國教育部網24日消息,中國申報的甲骨文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順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內地專家稱,這將有助改善甲骨文研究的低迷情勢。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後期用於占卜祈禱的文字,因刻寫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到保存,今日的漢字也是由其發展而來。
+5
公開資料顯示,甲骨文自1899年發現,近120年來先後出土約15萬片以上,流散世界被近百個藏家收藏。其中,中國大陸10多萬片,台灣地區3萬多片。此外,日、加、英、美、德、俄、瑞典、瑞士、法、韓等14個國家約2萬多片。而散落民間私家的甲骨文藏品,數量也相當可觀,許多都沒有機會得到專業性整理和公布。
《新京報》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認為,如今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不是目的,而是開始,將使甲骨文研究「低迷」的情勢有所改觀,有助弘揚中華古老文明的影響力和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據知,聯合國《世界記憶名錄》每兩年評審一次,此次名錄公布之前,中國已有10份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分別是《傳統音樂檔案》、《清代內閣秘本檔》、《納西東巴古籍》、《清代金榜》、《清代樣式雷圖檔》、《本草綱目》、《黃帝內經》、《中國西藏元代官方檔案》、《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南京大屠殺檔案》。
另外,在此次評審中,由中韓兩國團體和機構聯合申請的「慰安婦檔案」落選。
(中新網/新京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