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習近平治國為何用委員會? 淺談中國「委員會」政治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時,勾勒出未來五年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人事、政策、機構要有機配合,缺一不可。目前來看,人事格局已基本定調,政策有待出台,機構方面,則可作一些深入淺出的探討。
中國要進行習近平口中的總體改革,需要有權威性、超越具體利益的超級機構來負責設計、協調和監督。黨政機關的機構,不是缺乏權力,就是缺乏權威,「委員會」的重要性在這個改革時刻則不言自明。
正同十八大後,黨政軍機關在習近平領導下,成立一系列諸如「深改組」的領導小組一樣,「委員會」目前亦已成為中國政治領域的新話題。
十九大後第一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本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穩會),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主管金融的副總理馬凱任委員會主任。金穩委被認為是自2015年中國A股市場股災之後,朝野討論甚多的「一行三會合併」(中國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方案的另一種工作方式。
另外,外界亦有中央將會成立「外事委員會」,若這機構順利出台,將由外交出身的政治局委員楊潔篪接任。當然,委員會的重頭戲還在明年兩會出台的「國家監察委員會」。
由這些委員會的職能及架構可見,他們已被中央託付重任,去執行重大的改革。在未來五年,委員會或像雨後春筍般出現,比十八大的委員會更多更強也毫不出奇。
政府委員會之別
黨政軍甚至人大系統有眾多名目的委員會,儘管都是以「委員會」為名,但角色與功能則有天壤之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政治架構中所處的地位。
國家監察委員會不消說。這委員會將成為最高級別的國家監察機關,與國務院和國家軍委同級,改變多年來中國政治架構中「一府兩院」(一府是指人民政府,兩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情況。中國也將變成「一府一委兩院」,國家監察委員會的主任也將屬於國家級正職領導人。
在金融方面,金穩會成立意味着中國金融監管格局從原來的「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升級為「一委一行三會」。有關學者指出,金穩會負責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的職能,並將是中國金融監管的最高部門。
在金融風險防範和應對方面,金穩會也將發揮智囊機構作用,為高層決策提供建議,委員會主任更由副總理、十八屆政治局委員馬凱擔任,預計明會兩會後,新科政治局委員劉鶴將接任馬凱。由此可見,金穩會明顯屬於最高級別的委員會。
再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為例。發改委主要負責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並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儘管與金穩會同屬國務院領導,但其掌舵人向來只是中央委員(目前的主任何立峰為十九屆中央委員),級別略低金穩會半級,同時只是國務院廿五個部委之一。與發改委相類似的還有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等。
黨內的委員會
除了政府和國家層面,中共黨內同樣有若干委員會,如2013年11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隸屬中共中央委員會,與政法委性質相似,但級別比起政法委甚至金穩會等委員會更高,因國安委的掌舵人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兩名副主任亦為政治局常委。這類委員會由於是黨內機構,成立及人事調整不須經人大批准,有機會絕迹於民眾視野,充滿神秘感。
人大系統的委員會
相比起黨政機關,人大的委員會數量是最多的,類似於美國參議兩院中的各類委員會,但政治作用也相對較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第七十條,人大若干專門委員會,不具權力機關的性質,而是在人大領導下擔負某種專門任務的機構。
如人大財經委員會、人大外事委員會,主要是審議與憲法、法律相抵觸文件,如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等。這類委員會有兩個特點,一為主任、委員都是該領域的專家,致使委員會智囊機構而非統籌、執行機構。
二是委員會為高幹退居二線後的「養老所」,如前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就在2017年卸任後,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前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2015年卸任後,則出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小結
委員會相比各類小組,在形態和運行模式上更加穩定;相比部門,又相對靈活。委員會在不同領域上均起到不同的作用,或統籌、或協調、或審議。在習近平治國方針下,委員會更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改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