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港小學教材載內地「假課文」 美德故事罔顧真實可以嗎?
中大新聞及傳播系高級導師陳惜姿近日(10月4日)在《明報》專欄撰文稱,其小五女兒的中文科課本有一篇教材題為《永遠記住:這一時刻》,講述2008年汶川地震時譚千秋老師捨身己救人:「他像童話裏的天使,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着四個學生。學生得救了,他卻不幸遇難。」
陳惜姿指出,內地《南方都市報》早於2010年訪問當事獲救學生,揭發造假:「學生都知道這是假的,每次開大會時老師在上面講譚老師的事迹,都有同學在下面笑。」這篇課文來自內地教科書,其間反映近年內地教材編寫所引發爭議,甚至觸及「革命烈士」之類敏感議題,鬧上法庭。
震災父子故事再三「修訂」
今年初杭州外語實驗小學校長張敏在網上撰文,直斥小學中文教材內文不盡不實,如《愛迪生救媽媽》取材自美國電影,又如《華盛頓與櫻桃樹》於史無據。以《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該文經杭州教育機構「越讀館」老師郭初陽考證,發現屢遭刪改。
該文見於2002年小五課本,原版指1989年美國洛衫磯發生大地震,有一位年輕父親奮身在學校瓦礫中搜救兒子,可是當年洛城根本沒有地震。2004年,新版課文所載年份已被改為1994年,當年洛城確實遭受震災,但事發時間為凌晨4點31分,理應沒有學生在校;2005年再經修訂後,文中不再提及確切地震年份,只說「有一年」洛城地震。
內地專家:語文不是歷史
就「假課文」一事,《中國青年報》曾訪問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懦敏,他直言語文不是歷史,小故事屬文學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像和虛構,也是可以容許的。
不過對於上述「外國題材」,不乏批評者認為是「道德綁架」,為宣揚「美德」而歪曲扭造事實,為此內地民間不時爆發爭議,激辯美德教育與事實真相孰輕孰重。相關爭論一般止乎學理,只談教科書編寫準則,不過有時也會觸及敏感議題,批評者有可能遭惹上官非。
批「抗日」課文不準確惹官非
《狼牙山五壯士》為內地小五課文,內文指中日戰爭期間,中共八路軍屬下,隊伍在河北易縣狼牙山抵抗日軍,彈盡力竭後餘下五人跳崖自盡。2011年有網民發文稱:「5個人中有3個是當場被打死的,後來清理戰場把屍體丟下懸崖。另兩個當場被活捉,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從日本人手上逃了出來。」豈料廣州越秀警方於2013年據此認定其「虛構訊息、散布謠言」,行政拘留該網民。
幾日後,《炎黃春秋》前執行總編輯洪振快在財經網發文指,捉人一舉開了因談論歷史入罪的先河,又仔細考證《狼牙山五壯士》史實,質疑課文內容不準確,結果於2015年遭「五壯士」後人入稟起訴,指控其損害先人名譽。2016年6月,北京西城區法院一審判洪振快公開道歉;洪振快不滿判決上訴,惟二審仍維持原判。
據知洪振快拒絕道歉,法院當時宣布採取強制措施,將判決書摘要在《人民法院報》上刊登,所需費用由洪振快承擔。
被塑造的偉人神話
人類似乎總有將重要人物神話化,並將之矯正(再創作)為具有教化作用的傾向。對美國人來說「華盛頓與櫻桃樹」這個偽作所產生的教化作用似乎已經深深根植在美國人的文化基因中,而相似的故事結構在前蘇聯則有「少年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回看中國歷史中的《二十四孝》故事,人們也往往因為其美好道德指向而滿足於「只要信,不要問」的邏輯。
沿襲這一傳統,對於中共的宣傳系統來說,這些真偽莫辨的「神話」主角,就自然沿襲到了共產黨領導人物、戰鬥英雄或者是民間楷模身上了,除了狼牙山五壯士之外,陳毅探母、朱德的扁擔等故事的真實性都曾飽受質疑,更不用提朝鮮戰爭時期黃繼光堵槍眼、董存瑞炸碉堡這些「勇而近乎妖」的英雄事蹟,然而其曖昧性卻並不影響這些文章出現於內地語文教材之中,並被廣為傳頌。
美德教育的宏願,究竟是否要以「偽」的方式呈現,成人世界「善意(麻木)的謊言」,又是否能培育出「真實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