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及鼓浪嶼申遺成功 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備受認可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可可西里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視覺中國)
+2

據中新網7月9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召開第41屆大會,在波蘭克拉科夫開幕,是次會議宣布,中國所申報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晉身世界自然遺產之列,福建廈門鼓浪嶼則獲批為世界文化遺產。據悉,中國當局於2008年啟動鼓浪嶼申遺計劃,可可西里申遺工作則始自2014年,歷時多年終於以成功告終。

可可西里保存生物多樣性

據內地「華夏經緯網」介紹,可可西里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和曲麻萊縣境內,面積約為370萬公頃,緩衝面積為230萬公頃,總面積約600萬公頃,覆蓋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域,以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一部分。

可可西里結合高寒生態系統及高原濕地系統,生物多樣性居全球前列,分布有210種植物,其中有72為青藏高原特有品種,如短梗蘚狀雪靈芝、青海翠雀花、可可西里點地梅等等;有脊椎動物75種,包括哺乳動物20種、鳥類48種、魚類6種、爬行動物1種,當中12種為青藏高原特有品種種,如藏羚、盤羊、野氂牛、藏野驢等等,以及棕熊和狼此類大型食肉動物。

鼓浪嶼為位處廈門的別緻小島。(視覺中國)

鼓浪嶼見證西力東漸歷史

鼓浪嶼則隸屬福建廈門市,為廈門島西南隅一座小島,面積為1.8839平方公里,自宋代起有定居紀錄。1842年清朝於鴉片戰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訂明廈門為通商口岸,鼓浪嶼漸漸成為西方多國僑民聚居地。至1902年,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合共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當局簽訂章程,劃為鼓浪嶼公共租界,另設工部局自治。

鼓浪嶼多年來華洋雜處,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世界遺產委員會決議即指出,當地華人、還鄉華僑及外國僑民共同努力,致使鼓浪嶼具備文化多樣性及現代生活品質,此國際社區體現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的現代生活理念。當地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20組共30座建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以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著名景點包括皓月園、林氏府、鼓浪嶼福音堂等等。

甚麼是文化遺產? 按《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定義,文化遺產可包括建築物和建築群、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文物等等,體現普遍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性質可為人工產物或人工與自然聯合產物。
甚麼是自然遺產?按《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定義,自然為產包括物質和生物結構、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動物和植物生態境區,體現普遍科學、審美及保育價值。

當局多年前已制定保育遺產方針

至於如何保育世界遺產,早在2002年,以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為首,9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和改善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一切開發、利用和管理工作,要以保護和保存遺產為根本前提。時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提到,反對「奢華申遺」,要以體現遺產價值為宗旨,提高保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