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造浪者哈利(上)︱以李小龍為師 從抗拒到擁抱變化
抖音(TikTok)神曲「科目三」從內地破圈,走紅於台灣以及歐美網路世界。日前台北寧夏夜市還破天荒舉辦了「科目三」舞蹈大賽,儘管出現「敗壞風氣」等批評聲音,但卻擋不住踴躍的報名人潮。
《香港01》專訪台灣「築夢者舞團」團長田晉瑜(哈利),他從街舞專業出發,利用拍攝抖音短片在台灣各地街頭教跳「科目三」,稱得上是「科目三」在台灣的「造浪者」,進一步窺探「科目三」等年輕世代網路流行素材在兩岸青年文化交流中發揮的影響與作用。本文為上篇。
來自台灣嘉義的哈利,之所以選擇從街舞的形式從事兩岸青年文化交流,他帶着興奮的口氣告訴《香港01》記者,背後的淵源來自於李小龍的啟發。哈利說,他發現早期西方人大多用「傅滿洲」的形象來看東方人,直到李小龍橫空出世,在武術中加入中華文化思想與道家哲學,讓世人看到原來功夫不只是功夫,還可以作為民族精神與理想的載體,從而把類似的做法借用到街舞之上。
利用自媒體傳播理念
哈利從16歲開始,將李小龍視為一個目標,希望藉着街舞的推廣,改變亞洲人乃至於中華民族的形象。一個出身自台灣中南部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會立志找回中華民族文化的氣魄和底氣?哈利給出的答案,是一部名叫《軒轅劍》的遊戲。遊戲中一位法蘭克王國的騎士,奉命到東方尋找戰爭不敗之法,當他千里跋涉來到大唐,僧人告訴他中國只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王道和兵法,百姓歌舞昇平、夜不閉戶、生活幸福,這才是騎士應該帶回法蘭克王國的精神。
從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哈利在大秦看到了創業,在三國看到了競爭,又在清末看到了翻身。自認為只是史書中一個渺小的沙粒,哈利好奇數千年後的歷史又會如何看待今日的發展,他希望自己能為這段洪流發一點力。
與記者見面的當天,哈利身穿一襲中國傳統的布扣唐裝,在他潮流的外表下,談吐中又不斷透露出中華古典文化的底藴,包含他在抖音上拍攝的舞曲影片,也會融入《孟子》、《中庸》或道家典籍的內容。如何看待抖音帶來的網路速成舞蹈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係,哈利的思考還是回到了李小龍的啟示。
哈利表示,作為一名專業的街舞表演者,自己原先很反對網路速成舞蹈,「我練了十幾年的東西都沒那麼容易火了,拿到世界冠軍也不一定會火,為什麼跳個『騎馬舞』就會火呢?」儘管抱持着排斥的心態,但哈利想到李小龍的電影,「難道街頭搏鬥、職業格鬥跟電影裏面的武打是一回事嗎?肯定是不一樣的。」
「以前只有電影,現在有了自媒體,我就要用自媒體來做跟李小龍一樣的事情。不管是『科目三』還是『騎馬舞』,任何現在流行的東西,我都可以順道帶到我想傳播的事情,藉由簡單的東西而推廣出去。」
讓兩岸段子得以同步
利用自媒體做兩岸交流,也經常帶台灣年輕團員到大陸交流的哈利說,兩岸人民雖然同文同種,但思考方式很不一樣,與其在網路上面用鍵盤唇槍舌戰,不如用跳舞這類開心的事情起到友善交流的效果。「例如可以拍一些段子,讓兩岸的哏同步,然後就會有共同的話題,應該會很有趣。」
不過台灣有些聲音,始終非常抗拒來自中國大陸的舞步,但哈利的看法很不一樣。他覺得兩岸之間不用分得那麼清楚,比如現在大陸流行的「不要再打了」,其實源自於台灣的偶像劇;又如抖音舞蹈的BGM(背景音樂)之一《魯冰花》,也是台灣的歌曲。哈利說,「科目三」來自於大陸又如何,全球華人能夠擁有共同的娛樂語言,不需要去計較出處,只要當作共同的興趣來推廣就可以了。
在「科目三」爆紅之後,抖音上最新瘋傳的舞曲的「鉢鉢雞」(源自於四川小吃攤販的叫賣聲),哈利便思考如何讓兩岸的哏既可以同步,又可以加入台灣的元素,例如「鉢鉢雞」能不能跟台灣嘉義的雞肉飯一起玩起來。
抖音等短影音平台,讓流行文化的迭代更新變得極為快速。儘管如此,哈利還是能夠從中看到新舊交融的可能。他再次以《魯冰花》舉例,這首早期流行於台灣的歌曲,現在又走紅於網路世界,讓老哏更加別具風味。
至於「速食文化」的批評,哈利回應道:「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今(2024)年32歲的哈利指出,抖音原先不是他這個年紀會接觸到的平台,一開始對此也很「不齒」,認為是「小屁孩」在玩的東西。可是他後來反思如此的心態,「是不是成為了我以前所討厭的老人呢?」
哈利強調,無論喜不喜歡,責怪也罷,但應該去擁抱變化,世界的洪流往哪個方向推,我們就順着大道去走,不需要與之抗爭。哈利告訴身邊的朋友,不用排斥流行,只要敢於踏出第一步就能得到更多,自己要懂得去擁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