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進北大清華參觀比入境新加坡泰國都難 ?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中泰兩國將從3月起永久互免對方公民簽證,新加坡總理公署也發文表示與中國將實施30天互免簽證的協議,這些措施實施後,中國遊客不用再辦簽證即可入境。

反觀國內包括清北在內的大部分大學仍然大門緊閉,閘機森嚴,非本校人員進校參觀或進行學術溝通交流,不僅需要在網上爭搶每天有限的名額,過大門口閘機時還要刷臉查驗身份證件,入校手續比入境新加坡、泰國都難。

國家教育部顯然注意到了一年來社會上要求開放大學校園的強烈呼聲。教育部官網日前公佈了《關於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329號(教育事業類428號)提案答覆的函》,就《關於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過校園開放服務城市和區域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案》進行了答覆。

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大學校園更好向社會公眾開放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大學更好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風險防控機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權益。同時,指導高校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在不影響學校正常秩序和師生學習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園開放和內部管理達到平衡。」

然而到現實層面這些都付之闕如,人們看到的是,包括清北等在內的絕大部分大學,放開進展非常緩慢。
北京大學近日向媒體表示,「北大正在持續推進校園有序開放,適時調整政策,使進出校門更加便捷、快速。」這是表態,反正現在出入北大和之前沒有一點變化,還得先通過網上預約,能不能約到得看天意,然後再到閘機掃臉查驗證件。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門外。(中國青年報)

北大擬採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優化東側門專用入校通道,校外遠端設置「初步核驗崗」主動預檢,分隔已預約人員和咨詢人員,利用鏈柱設定「排隊等候區」「人工核驗區」;盤活校內空閒區域設置安檢區,提升通行效率。團體入校採取「整車放行、校內核驗、人員抽檢、專人接待」的原則入校;設置東側門停車場為落客核驗區域,實現「順向可通行、落客即駛離」效果,同時落實總量控制,防範校門擁堵。
本來一個放開校門即可,很簡單的事,有沒有那種「在馬路上花錢蓋一個關卡,設兩個人收費;為防止這兩個人貪污,又設置兩人監督;為防止他們共同貪污,又設置兩人監督這兩個監督者;為管理這幾個人又設置了一個經理;因為經理有時會生病請假又設了一個副經理;為安置這一組人馬又蓋了一棟辦公室,購置了一大堆辦公設備,安排了一群家屬」誇張觀感?

其實,只要撤銷關卡,後面所有那些巨額成本都不用付出,但是,就因為死抱著關卡不放,最後衍生出了多少流程,給整個社會、給管理者自身增加了多大成本!2008年之前的校園,什麼閘機都沒有,攝像頭也沒幾個,就門口幾個保安查驗個身份證,發生過很多安全事故嗎?影響了教學與科研秩序嗎?並沒有!

清華大學是其中一間參與2023/24 學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院校。(資料圖片)

在開放壓力下,清華大學校辦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學校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面向社會持續擴大校園開放規模、簡化入校程序,加強清華優質育人資源輻射。」

清華大學對未來得開放承諾是「完善入校服務平台,整合優化各類入校報備系統,使各類人員入校預約更加簡便、快捷;針對社會需求,每個開放日可預約時間段調整為8:00-11:00、13:00-16:00,將接待遊客入校時間每日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時;優化車輛入校方式,加強校門區域的疏導管理,減少擁堵和排長隊現象。未來,學校將不斷測算分析校園人員流動的整體情況,綜合校內活動情況和校園承載能力等因素,動態科學調整相關政策,不斷提升校園開放的規模和質量。」

翻遍所有這幾行文字,連字裡行間都不放過,也沒有看到社會上呼籲和希望看到的真正的無障礙開放措施!預約、閘機、核驗,仍然一個都不能少!所謂的開放,其實是糊弄社會輿論與大眾的「假開放」。

北京大學校門。(北京大學)

此同時,清華大學最近還向內部發了一個通知,從2024年1月1日起,北大清華將交互身份核驗身份信息,兩校師生實現暢行互通。有評論就此一陣見血指出,這個通知第一眼看,似乎是關於「開放」的故事,但看第二眼,卻發現是一個擴大版的「封閉」故事。它等於向社會宣示:清華是北大人的清華,北大是清華人的北大,但清華北大不屬於社會。
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獲得了國家大量撥款,本來應該成為開放的表率,卻如此固步自封,帶頭建立土圍子,人為設置社會孤島,成為典型的「精英俱樂部」。這是中國大學應有的開放精神嗎?如此將自身與社會隔離封閉開來的大學,如何培養出具有開放精神的國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