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2024 | 為兩岸問題的理想解決爭取寶貴的時間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計時,民眾的選擇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今後4年乃至更長時間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的走向。無論是否願意,擺在台灣面前一個最大的政治現實是:兩岸關係影響台灣的命運,不管是台灣人的「小確幸」生活還是台灣人普遍珍視的自由、民主、人權,若想長久,都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相信不少台灣人會記得1996年台海危機,賴清德說過他正是因為當年那場危機而決心棄醫從政,但性格固執、自稱「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的他,讓人懷疑他並未吸取歷史教訓。當年那場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李登輝的兩岸政策對大陸的刺痛所致,繼李登輝之後的陳水扁非但未能改善兩岸關係,反而留下「麻煩製造者」的形象。在馬英九時期,大陸社會一度流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說法,台灣在與美日保持親近友好關系的同時,讓兩岸關係達到和平穩定狀態。

然而,經過蔡英文上任7年多以來台海兩岸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相互刺激,兩岸關係陷入冰冷的僵持狀態,台海一度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地球上最危險地區」。一方面大陸社會內部的對台強硬聲音已經明顯上升,其中不乏一些狹隘激進的民族主義論調,另一方面民進黨政府不斷致力於「去中國化」,反復渲染來自大陸的威脅,讓台灣社會的民粹「反中」情緒持續升温。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打破大陸、台灣和美國之間的默契,執意訪問台灣,在大陸輿論場造成軒然大波,引發大陸解放軍大規模「圍台」軍演。

2022年美國佩洛西訪台事件,一度造成台海局勢緊張。(壹新聞直播截圖)

兩岸關係或許已經惡化到再也經不起折騰的程度,當務之急是從冰冷僵持狀態重回和平穩定狀態。以哈衝突與俄烏戰爭的血腥殘酷足以警示世人戰爭的威脅並未遠離,一個社會若想追求和平,便不能讓狹隘激進的民粹聲浪蓋過温和理性的聲音。

站在台灣的視角來看,讓兩岸關係止跌回升,既是為了台海和平與台灣人的福祉,又是為了給兩岸關係的理想解決爭取寶貴的時間;反之,如果在當前台海兩岸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相互刺激的氛圍下,對大陸的底線置若罔聞,任由蔡英文時期已經惡化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那無疑是在錯誤的時間將兩岸推向危險的對決邊緣。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說過,台海因政治因素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高於軍事因素,如果台灣宣佈獨立,大陸肯定無法接受,反之,如果台灣能避免去談台獨這件事,避免激怒大陸,就能維持現在情況。他的觀點大致符合目前現實,大陸眼下最重要工作不是台灣問題,大陸從兩岸情誼和國家發展大局出發並不願看到兩岸兵戎相見,但台灣問題關乎大陸的底線與紅線,如果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一旦突破某個臨界點,恐怕會給台海帶來「兵兇戰危」的風險。

2023年12月22日,加沙走廊不斷竄起以巴衝突造成的硝煙。(Reuters)

對於大陸來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既是出於同胞情誼,又是為了國家發展大局。大陸當然希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但受制於現實條件,只要台海局勢不失控,只要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穩定狀態,大陸能體認台灣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大陸最基礎目標是政權安全,最重大目標是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復興。民族復興目標實現當然離不開台灣問題的早日解決,但更離不開作為國家主體的14億大陸民眾的福祉。無論是政權安全還是民族復興目標,都離不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都有賴於和平環境下的改革開放。

以此邏輯來看大陸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能理解為何大陸在明明已經指出「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依然不同尋常地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這說明儘管內外環境已經不同,但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事業仍是重中之重。

為什麼不論1996年台海危機還是2022年佩洛西訪台事件最終都化險為夷?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戰爭不符合大陸的理性選擇。既然這樣,那為何大陸要對台軍事施壓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威懾台獨,防止台獨勢力產生誤判,劃定紅線,是為了讓大陸不至於因台灣問題而被推向是否採取斷然措施的兩難境地,是為了保住和延長對大陸改革開放事業至關重要的和平發展機遇期。

自鄧小平時代啟動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便一直是中國大陸的施政中心。(VCG)

兩岸問題的理想解決需要水到渠成的寶貴時間,既與大陸的現代化目標、改革開放事業密不可分,又離不開台灣民意和社會現實的轉變。大陸和台灣自甲午中日戰爭以來便經歷100多年截然不同的命運,各自有不同的社會現實和民意。在當前階段的理性選擇是互相理解和尊重,保持和平穩定的關係,如孟子所言「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為兩岸問題的理想解決爭取寶貴的時間。

隨着時間推移,如果大陸的現代化事業和國家治理成效對多數台灣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當多數台灣人真切意識到與大陸親近的收益高於他們依靠美日來制衡大陸的收益,屆時形勢比人強,相信兩岸問題會有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反之,如果罔顧現實,一意孤行,任由兩岸關係不斷惡化,轉圜空間越來越小,無疑會讓台海兩岸的激進聲浪狹路相逢,既非大陸所樂見,更非本就弱小的台灣所能承受。

8年前,兩岸關係因為有馬英九時期打下的和平穩定基礎,所以台灣人大選投票時不必過於擔心,但即便如此,經過蔡英文7年多的施政,兩岸關係還是惡化到令人憂慮的程度。事到如今,在兩岸關係亟需止跌回升的當下,考驗台灣選民的時候到了,是讓兩岸關係早日重回和平穩定狀態,為台灣問題理想解決爭取寶貴時間,還是不在意兩岸關係是否惡化,讓今後台海和平經受更多不確定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