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看不見的巨手 中美對台灣大選的深度影響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台灣大選不僅是台灣人的大選,也是中美兩個大國的大選,兩國雖然不參與投票,都聲稱不會干涉、介入大選,但是作為唯二兩個能在根本上決定台灣政治走向與未來、同時又圍繞台灣博弈了幾十年的大國,兩國態度如何,對大選的進程與結果都非常重要。

因為歷史原因及美台關係的親密程度,一般人們認為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深,凡是被美國否決的政黨或候選人,往往都很難選上。比如,2012年台灣大選,當時中美關係還比較穩定,蔡英文因為在赴美「面試」期間被美國國務院官員撰文質疑「有無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意願和能力」,結果早早出局。陳水扁也因為當年在台獨跑道上不顧美方勸阻執意暴衝,影響到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和中國的合作,被小布殊送了頂「trouble maker"的帽子,向台灣釋放出其家族貪腐洗錢醜聞,不僅陳水扁鋃鐺入獄,連帶民進黨也在低谷泥灘裏滾了八年。

也正因為如此,台灣各政黨都標榜自己是「親美」的政黨,包括和大陸淵源深遠聯繫頗多的國民黨。每次台灣大選前,各政黨候選人都會前往美國「面試」,爭取美方支持,並把訪問結果精心包裝後向台灣內部「返銷」,服務於選舉目的。實事求是講,美國對台灣政治及社會輿論、選民心理的影響太大了,雖然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影響這些年不斷提升,但是因為歷史與現實原因,美方對台灣政治、政策的影響仍然要深得多。

當然,中國對台灣大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特別在中國發展起來、兩岸實力對比失衡之後。台灣不僅與中國大陸有割捨不斷的血脈與文化聯繫,有支持台海和平與兩岸統一的選民,有幾十萬陸配,上百萬台商、台幹、台勞和台灣學生長期在中國大陸工作、生活、學習、創業,他們都是能影響台灣政治走向與選舉結果的重要力量。

圖為2022年8月3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佩羅西、裴洛西或波洛西)訪台與蔡英文會晤。(蔡英文IG)

而且,一直以來,兩岸關係都是台灣大選的最重要議題,各政黨及社會大眾對此都高度敏感。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特別選舉期間對台灣相關議題的行動與語言回應,都會在台灣引發巨大反彈,成為影響大選的重要元素。比如,1996年李登輝首次順利當選以及2020年蔡英文以817萬張選票的超高歷史記錄當選,當年高度緊張的台海情勢與香港情勢都是重要原因。

這次台灣大選,中美兩國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兩國涉台與外交部門、媒體與智庫學者等都在持續對大選表態。打開台灣電視或報紙,幾乎所有分析選情的欄目,中國和美國對台灣議題的表述,對幾組大選候選人的態度差異,以及不同候選人組合若當選會對中美台三角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都是嘉賓與主持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牽動中美台神經的統與獨的話題,從大選還沒有啟動,就已經是各路選民、媒體輿論及各政黨候選人最關切的議題。

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三個政黨的候選人在選前幾個月紛紛到美國去「面試」,而且都對選民宣稱達到了訪問效果。美國白宮或國務院,甚至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任何有關台灣問題的哪怕隻字片語的表述,都會被各政黨候選人拿來往有利於自身的方向解讀。中國領導人訪美時就未來幾年有沒有對台動武計劃講的一句語焉不詳的話,立刻傳到台灣成為各政黨進行選戰攻防的一個重要話題。賴清德請出蕭美琴做副手,就是因為蕭美琴在美國有很好很深厚的人脈,有助於消除美國對他當選後可能激進台獨的疑慮。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侯選人賴清德11月26日上午出席「花蓮競選總部成立大會」,首次與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同台造勢。(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事實上就這次台灣大選,中國大陸的態度還真的比較簡單,並沒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如何介入。大陸的期望其實只有一個,不能讓「賴蕭配」上位,免得他們給台海和平帶來危害,給兩岸中國人帶來戰爭災難。在這一點上,中國大陸和多數台灣民眾、和國民黨、民眾黨「下架民進黨」的願望是一致的,這並不奇怪,也並非陰謀。

但是在美國,對待這次大選的態度就非常微妙。因為中美博弈的需要,三個政黨中,美國肯定更樂見民進黨繼續執政,這樣美方在和中國圍繞台灣博弈時就會有更多籌碼,可以更深入影響台灣,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對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美國又擔心他的激進台獨主張,擔心她上台後不受控,會給美國帶來麻煩,甚至可能引發台海戰爭,讓美國冒被拖入戰爭的風險。所以在大選啟動前,美國就通過各種途徑深入了解研判賴清德當選可能產生的風險。選舉期間,就在這幾天,與台灣聯繫緊密的智庫學者還在媒體撰文,呼籲若賴清德當選應考慮凍結台獨黨綱。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的判斷很可能是對的,美國已經意識到賴清德若當選台海可能會出事,為此已經在預做準備,而且很可能是和中國大陸一起,為可能到來的危機管控採取默契行動。對台灣來說,如果不想面臨戰爭還是和平的巨大不確定性,就應該用選票做出恰當決定。侯友宜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總比賴清德上台打仗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