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紀念基辛格?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儘管充滿政治與外交智慧,但是坦率說,在美國,至少在大眾傳媒和年輕人看來,基辛格是個有點過氣的人物,除了專業媒體與國際關係學院的學者學生,一般人這些年已經很少關注他了。白宮和國會山莊的政客們偶爾會聽聽他的觀點,也算餘音猶在,但實質政策影響力就很難說了。這也是基辛格幾十年來一百多次到訪中國的原因,因為在中國,他似乎更能找到存在感。

中國人買基辛格的賬,主要是他為中美關係做出了開創性貢獻,推動中美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恢復外交接觸,為後來中美建交與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必要外部條件。

在中國人看來,基辛格不同於其他一般的美國國務卿,更不是那些對中國喊打喊殺的國務卿,而是一位幫中國打開了中美關係大門和中西方交流大門的老朋友。

基辛格是美國人,是美國的國務卿與國安助理,他當初主張與中國接觸的出發點當然是為了美國利益,為了聯合中國對抗蘇聯擴張產生的安全壓力。

但是,不管怎樣,不管他是為了美國利益還是為了其他什麼利益,不管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他做了什麼,也不管其他國家的人,對他如何評價,在中美關係這個領域,他是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人,是主張中美友好的人,是在中國面臨國際困境時幫過中國一把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基辛格逝世:圖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又譯季辛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9月22日在西雅圖會面。(Reuters)

這就是他每次到中國都會獲得超常規接待的原因,也是中國人欣賞他的原因。中國人念的是這份感情,不是他離開白宮後還有沒有聲望地位。一個膚淺的、勢利眼的人,可能永遠都理解不了這背後的邏輯。

幾十年前,中美關係轉變產生的影響是全域性和歷史性的,如果沒有當年基辛格的秘密訪華,中美關係的轉變也許根本無從談起,也許還要等很多年才能啟動。而如果沒有中美關係轉變,以美國在戰後世界的主導地位,對外開放根本就無從談起。

再想一想,如果沒有對外開放,中國現在會是什麼樣子?中國人的普遍生活水準和社會面貌會是什麼樣子?有多少真正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願意生活在那樣一個運動不斷、極度貧窮且對外封閉的狀態?

改革開放是改變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改變十幾人中國人貧窮狀態的關鍵一招。它奠定了中國崛起復興的基礎,把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城市化、資訊化的國家。

基辛格先是出任尼克遜的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在福特接任總統後,分別在任兩個職位至1975年和1977年。(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Library/Handout via REUTERS)

在這一招裡,除了中國人的智慧、犧牲和汗水,老朋友們的幫助也不可或缺,基辛格就是這樣的老朋友之一。

隨著中國崛起深刻改變世界格局,中美關係在過去幾年遇到了嚴峻挑戰,雙邊關係陷入了歷史性低谷,衝突不斷,這不應該是中美關係的標準狀態,不符合世界對中美關係的期待,也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

在這一過程中,基辛格始終是那個敲警鐘的人。過去幾年,他不止一次地用他那經過淬煉的外交語言警告中美關係惡化蘊含的巨大風險,不止一次地努力勸說雙方領導層需要展現智慧、帶領兩國走出兩敗俱傷的新冷戰局面。他去世前幾個月最後一次訪問中國,就是為了囑託這個事情。

與其說基辛格在中國深入人心,倒不如說是人們期待中美關係友好深入人心。儘管期待並不總是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