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步上蔣介石後塵 聯大2758號「一中」決議中美洲發威
52年前聯合國大會通過的2758號決議,確定「中國」席位由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52年後,類似的劇情,在中美洲議會(PARLACEN)上演。8月21日上午,中美洲議會通過撤銷台灣立法院作為中美洲議會永久觀察員資格案,由中國全國人大取代為該機構的永久觀察員,台「外交部」今(22)日宣布即刻退出。
美國嚴重關切仍無力可回天
成立於1991年的中美洲議會,總部設在危地馬拉(台譯瓜地馬拉)首都危地馬拉城,乃中美洲地區倡導區域一體化的機構。成員包括危地馬拉、巴拿馬、薩爾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台譯宏都拉斯)和多明尼加;另有8個觀察員,台灣自1991年即加入成為永久觀察員。
據了解,台灣遭取代一案,起源於今(2023)年6月尼加拉瓜籍議員在中美洲議會提案,撤銷台灣立法院的觀察員身分,改推中國全國人大取代。洪都拉斯網路媒體「數位進程」(PROCESO DIGITAL)報道指出,中美洲議會會員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與巴拿馬5國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代表;危地馬拉是僅存仍與台灣維持邦交的成員國。在此之前,2022年4月,中美洲議會發表公報承認「一個中國」原則。
該提案一出,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里施(Jim Risch,台譯里契)、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曾發布聯合聲明,表達嚴重關切。他們指出台灣的參與對中美洲議會達成區域民主治理、和平與整合的目標做出貢獻;相較之下,「中共的出現將是對中美洲議會成立宗旨,以及其會員國人民對民主渴望的嘲弄」。兩人呼籲致力於民主發展的中美洲議會會員國,應思考納入中國會對中美洲造成的負面衝擊。
然而,美國對其「後院」的關切與施壓,仍然「無力可回天」。尼加拉瓜的提案在8月21日通過後,台「外交部」將之稱為「排我納中」案,痛批尼國政府「自甘淪為中國馬前卒」,且「錯誤引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及操弄所謂『一中原則』謬論」,對此給予強烈譴責,並決定即日起正式退出中美洲議會。
2758號決議中國席位塵埃落定
台「外交部」使用的「排我納中」一詞,頗具有時代感。令人回憶起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決議草案」,形成第2758號決議。該決議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涵義:
1. 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2.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包括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席位。
3. 將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中驅逐出去。
簡而言之,經由2758號決議的通過,兩岸由於內戰歷史導致的聯合國「中國席位」之爭,透過代表權的替換,宣告塵埃落定。「一個中國」在聯合國的法理體系內可說是殆無疑義,也是清清楚楚的一項定論。在「中國席位」之爭敗北的國民黨政府,遂將該案稱之為「排我納匪」案,與今日發生的中美洲議會「排我納中」案,可說是前後呼應、一脈相承。
蔡英文撼動不了的一中威力
至於台「外交部」與美方近來炒作的「錯誤引用」2758號決議之說,乃認為聯大會議當時僅處理了「中國席位」,並未涉及台灣地位問題,其實仍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延伸。
事實上,台灣從1945年已是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從1949年在法理上繼承了中華民國,故而在聯合國的法理認定上,台灣仍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2758號決議是將「蔣介石代表」從中國席位「驅逐出去」,改由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那麼,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台灣,嚴格來說從來未退出過聯合國。作為中國一省的台灣,經由2758號決議中國席位代表權的轉換,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內代表包含台灣在內的全中國。
時至今日,聯合國及其體系相關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均依照2758號決議應對台灣問題。馬英九政府曾以「中華台北」名義坐在世衛大會(WHA)觀察員位置上,乃因當時兩岸均接受「九二共識」;如今拒絕「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政府,自然被拒於世衛大會的大門之外。而2758號決議所象徵的「一個中國」原則,也受到今日世界上多數國家與組織所採行,中美洲會議所提過的提案,正正是回到「一中」的軌道上來。
民進黨等台灣綠色陣營,經常嘲諷蔣介石在聯合國「排我納匪」案的失敗,甚至主張以「台灣」名義重新加入聯合國。這等一廂情願、自欺欺人的主張,在今天也被中美洲議會戳破了幻想泡沫,從當年的「排我納匪」到現今的「排我納中」,蔡英文無疑是步上了蔣介石的後塵,撼動不了2758號決議的「一中」威力。
拒絕一中又親美自食惡果?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何以是尼加拉瓜籍議員在中美洲議會提出此案?尼加拉瓜曾兩度與台灣斷交、與北京建交,且都是在奧爾特加(Daniel Ortega,台譯奧德嘉)總統任內。回顧「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下的美國與尼加拉瓜歷史,可謂是血淚斑斑。長年以來,美國支持尼國的反政府武裝力量挑起內戰,破壞尼石油儲備庫和天然氣管道,並在尼加拉瓜多個港口布設水雷。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紀錄片《尼加拉瓜戰爭》講述道,「美國中情局升級了戰爭,直接參與侵略,通過一艘海上的艦船,中情局自己組織了襲擊。這份中情局的機密檔案顯示,該機構僱傭了一支拉丁美洲武裝組織,實施數十項破壞活動。」該紀錄片有句經典旁白:「沒有美國人在這裏作戰,也沒有美國人在這裏死去,但這卻不折不扣是一場美國的戰爭」,由此可見美國當年介入尼加拉瓜內戰的地步。
同樣受「門羅主義」之害的危地馬拉,與台灣邦交近期也出現了變化的可能。8月20日晚間,危地馬拉大選結果出爐,「種子運動」黨候選人阿雷瓦洛(Bernardo Arevalo,台譯阿雷巴洛)以59.12%得票率獲勝。阿雷瓦洛在選舉期間表態,如果贏得總統大選,將尋求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危地馬拉應該致力於與中國大陸建立並加強貿易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8月21日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我們希望危地馬拉新政府作出符合本國和人民根本和長遠利益的正確決斷。」中美洲議會目前碩果僅存的台灣友邦危地馬拉,如今看來邦誼恐怕岌岌可危。
台方眼裏中美洲議會的「排我納中」案,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是美國長年介入、干涉中美洲國家內政的「惡果」。誠如台媒《聯合報》評論指出,「現在飽受美國欺壓的尼加拉瓜,在中美洲議會出招對付民進黨政府,美國毫無能力相救,亦可見民進黨一面倒親美,仍有其侷限之處,白宮不是萬事通,更不是救世主。」拒絕「一中」又「親美」到底的民進黨,究竟讓台灣國際舞台越走越寬,還是越走越窄?中美洲議會台北遭取代一案,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